好看不到哪里去(马背上的法庭)影评
陈凯歌 和你在一起 2003 $1,151,941 4.50% 47其实一听《马背上的法庭》这个电影名字,又是正宗的国产电影,都不需要去了解剧情,脑袋里闪现都是关于生活艰难的边远山区的劳苦的惨痛画面。估计又是根据哪个写实主义改编的,像《背着爸爸去上学》,《一个都不能少》《那山,那人,那旺材》等等等这类电影一样。
东京审判影评 东京审判影评50字
东京审判影评 东京审判影评50字
东京审判影评 东京审判影评50字
电影一开始,先是有模有势的出现某某地区民俗的介绍,当时我正和邻座那个谁了,在聊好莱钨经典动作片起劲呢,没进入状态看,忘记是些什么字幕了。然后,一大妈,也就是电影出场最多的女主角,布满人生沧桑皱纹的脸,硕大的出现在大银幕里。她像《东京审判》似的哭丧着脸,原来是在说她退休的事情。
酷似写实电影的风格立马显现出现,这类电影一开头就喜欢安排些真实生活中比较惨痛的事情出来,一是夺你耳目,二是为整体电影风格树立灰暗气氛,三是为电影剧情埋下伏笔,四是。。。估计也四不出来了。再四就得四不像了。
然后李保田出场了,载着大妈和另外一个青年开着车,在极为陡峭崎岖的山路上不要命的前进着。就这三啊?马呢?马去哪了?不是说叫《马背上的法庭》吗?不会这车是“”牌的吧?在车顶上开庭?于是俗称《马背上的法庭》?等等,别急,在整个电影镜头随着那陡得要人命的山路上晃了几分钟后,马,电影标题的主角,才真的出现。
其实电影前面这一开始,我根本就没进入状态,在某些时刻看这类闷骚电影,必须得有些灵感似的观影状态,否则我就像个空壳人,电影里自己放自己的不亦乐乎,我的胡乱思绪却已经飘到乱七八糟的十万八千里以外了。我甚至已经在研究爱因斯坦老先生之所想:电影院里如果全部人同时放P,会不会引起共鸣共震现象。
倍专心的。
电影里的一直想极力表现出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到底是什么族,我现在都还不知道。就知道李保田说的鸡寨了。但是我仍然在疑问,这真的是真实的,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少数民族吗?当然,在某种角度来说,当地少数民族群众那些乱七八糟的本色表演,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起码比喜欢暴着青茎粗着脖子喜欢在每句话后面加个“嘎”的李保田抢戏多了。
因为我的阴暗心理就是喜欢挑毛病,镜头上每出现一个群众演员,我都在仔细观察,是本色演出?还是有被导演教育过的再加工?幸好,那些少数民族跑龙套的,保持了他们的一贯真实生活风格,表情木纳,说话不清楚,动作幅度过大,形体夸张。特别是那个被猪拱了罐罐(祖坟骨灰)那位倒霉蛋。在农村里,的确是有许多山里人在激动时是这样表达自己的。但是我仍然在想,他们真的一点都没受剧组这帮外来人影响吗?没受黑洞洞的摄影机影响吗?
还有少数民族的习俗,不知道我观影不专心,还是电影里表现得不够,我就记得两个大场面了,一个是围着国徽跳篝火舞,(且不说这段有多别扭)二个是小青年结婚那段泼水什么的。其他的什么寻马拜庙我觉得真的不怎么样啊。换个藏族,估计也这样吧。对了,电影里这些不同寨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族,他们的少数民族衣服,真是没什么特殊感觉。男人大部分都族服,女人又大都穿白群,不知道她们干活该怎么办?呵呵,估计这里导演不敢学张艺谋乱改,电影里的族人现实生活中也应该是这样穿的。
或许,作为外来旁观者,永远都无法还原真实的少数民族本土生活。哪怕你是头脑发热自费到真实生活中的鸡寨住上半年,也无法真正了解到他们的真实生活。因为他们的任何举动,你都会用你自己的词汇自己的感想去描述,而不是他们自己所想的那样。就好象老外学相声一样,就算是学了那么多年的“大山”,也不过那样。呵呵,扯远了嘎。
突然想起电影里有段少数民族群众打嬴官司高兴得一帮人傻瓜似的满大街边跑边叫,我觉得有点别扭,但也总比“围着国徽跳篝火舞”好些,因为这个电影有了个“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我想得就更多了。其他的人看这些,是否就真觉得这就是山区的真实写照了?
其实“围着国徽跳篝火舞”那段,换成是一帮非洲土著围着美的国旗跳舞,你有何感想?
特别是说:“我好大的面子啊,法官送我头猪。”这里到底是反映的村民质朴情怀?还是暗示的官民本质存在形式?
其实看这部电影,我一直在困惑,这个困惑也是小青年的困惑,李保田一边一直在努力维护国徽的象征,强调法庭程序:比如小青年在开始时在马背上绑东西将国徽遮住了,被李保田喝住。然后在寨子里挂国徽,李保田非常仔细的让小青年挂好。国徽掉进沼泽草地了,他又傻乎乎的不要命的要拿回来。特别是开庭时旁边群众吵闹,他一直要求他们肃静,这类镜头可笑却又意味深长。
可是,他却又一边却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民事的官司:砸菜罐自己陪钱,猪拱罐罐案自己赶猪,花150元自己替人还钱买小猪等等。于是一路上小青年一直的疑问,甚至鄙视的觉得他给自己身上的法官制服丢脸了。
当然,咱们按照所谓的“人文主义情怀”,咱们可以把李保田努力维护国徽的象征,看做是他人生的一种坚持和寄托,就像他在沼泽草地捞国徽时跟少数民族群众解释的那样:国徽对我们来说,就好象你们的佛。虽然这话听起来有点做作,但是对于李保田所演的这个人物来说,他这样诠释国徽的意义,却是非常恰当的。因为,纵观电影,他演的电影人物的确是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的法官事业,代表法律庄严的国徽也自然成为他艰难人生中的某种人生信仰。
但是我仍然疑惑,电影直到,导演都没有强调或者暗示,那个小青年理解或者接受了他的人生信仰,就像《那山,那人,那旺材》一样,第二天一早,儿子默默的背起了父亲的包袱,和旺材一起继续重复父亲的道路,这个时刻,电影里有股默默的力量在感动着我。莫名的,难以言表的人生感伤。而这部《马背上的法庭》,小青年对李保田所演人物的那段愤怒之言,似乎他仍然接受不了像李保田所演人物那样的人生观。
所以我疑惑,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呢?或许导演只想展现的就是李保田掉下悬崖后,剩下老马孤零零的崖边低吟,那样悲天悯人的苍凉意境吧。
电影里的主要三个角色,无非就是李保田,大妈,小青年。这对于这部电影,观前我是一无所知。在进场前一直问,谁是导演啊?演员竟然还有李保田?竟然获得了什么“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的奖项?真是一头雾水。“地平线单元”?估计和电影名字有关吧,《马背上的法庭》,马啊,马背啊,陆地的禽兽,因此得此“地平线单元”奖项。估计《新海神号》去参加,说不准也得有个“太平洋单元”的奖项。三人是边远山区的法官,模式和《那山,那人,那旺材》一样,地大,贫穷,交通不变,他们三公务人员只有靠脚走遍整个山区来给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设现场法庭。
李保田,主角啊,电影人物背景好象和日本的《铁道员》里的高仓健有一拼,但是在改革开放中求经济的,这样坚持自己为事业献身的人物一般都显得倒霉了,老婆带女儿跑掉去丽江开店拉。剩下他糟老头子一个人和国徽过了。李保田仍然保持一贯的精彩演技,将《宰相刘罗锅》的相似风格坚持到这部电影来。只是我觉得他和少数民族群众对戏时,怪怪的,就好象电影里看见大陆演员的感觉。
倒是本土大妈真的很本色,非常符合记录片的电影风格,一和群众演员接触,就像那么回事,写实电影风格完美体现出来了。电影在李保田掉下悬崖后,大妈一人在屋里默默哭时那段,给了非常非常非常长的镜头。大概是她本色表演真的哭了,导演觉得不容易,恰巧那默默的哭泣又烘托出电影结尾的伤感悲壮的气氛,想感染观众。只是一直在游离状态的我仔细观察,大哭和李保田掉下悬崖没有直接关系,她哭或许是因为她退休不能再和李保田在一起的缘故,而不是知道李保田掉下悬崖的原因。因为,后面镜头一换,那匹老马还孤零零的留在悬崖边呢,如果是已经替李保田收尸了,马早牵回家了。呵呵,你看我多无聊,尽研究这些,还不是电影太闷闹的?
小青年,在电影首映礼上他有说话,应该是演员出身吧。演得还行,特别是那几个他羞涩笑着的镜头,的确是很青春。记得有段挺有意思的,李保田和大妈在篝火两边对扔毛毯表示关心,扔来扔去的,扔得我都烦了,我一直在想会不会毛毯直接扔进火堆里了,谁知那坐在中间的小青年突然冒了句话:要不要我回避一下?电影院立马全场爆笑。体现出三人的微妙关系这段比较有意思。
只是电影,小青年和他的老婆到底去哪里了,有没有回县城啊?也没有交代。估计他可不会走李保田的后路。因为李保田所演这个人物的一生,在他看来,可不美好。傻子才走别人老路呢?可他到底走哪条路去了呢?导演不知道是不是忘记交代了?就因为他的结尾没出现,这让我在开始时认为这电影估计是《那山,那人,那旺材》的翻版,说老少接班的事情。到疑惑的认为该不是说李保田和大妈暧昧黄昏恋吧?少一个人物的镜头,就仿佛让电影的主题完全改变了。
导演高群书发声,拒绝跟撕番演员合作,你会支持吗?
我当然支持了。因为这样的演员耍,而且也没有演技,所以这样的演员应该。我会支持的,因为我非常理解高群书的想法。
电影落幕,众人散场,剩下的,只有片尾字幕那段被邻座说“很像RNB”的土著歌谣让人记忆深刻。支持。撕番演员就不应该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拒绝与其合作是明智之举。
非常支持,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选择,无论做出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尊重,这也是对别人一种有礼貌的行为,更是尊重的行为,应该正确的看待这个事情。
请问2000年以来,有哪些电影在美国发行?
晕乎,带这样的无聊心理观看这么一部所谓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的电影是大大的不对的。于是,我自己,努力克制自己,专心观影。太多了
注4:美国的票房统计资料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只能作为参考。的是《门徒》
新的我就不说了说点老的电影
张艺谋 菊豆 19 $1,986,433 7.76% 39
张艺谋 大红灯笼高高挂 1992 $2,603,061 10.17% 40
张艺谋 秋菊打官司 1993 $1,504,864 5.88% 29
陈凯歌 霸王别姬 1993 $5,216,888 20.38% 79
田壮壮 蓝风筝 1994 $355,974 1.39% 不详
张艺谋 活着 1994 $2,157,739 8.43% 不详
何平 炮打双灯 1995 $272,232 1.06% 不详
周晓文 二嫫 1995 $57,872 0.23% 不详
张艺谋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1995 $2,143,824 8.38% 47
陈凯歌 1997 $1,100,7 4.30% 46
张元 东宫西宫 1998 $46,470 0.18% 不详
周晓文 秦颂 1998 $71,906 0.28% 不详
陈冲 天浴 1999 $1,010,933 3.95% 22
吴天明 变脸 1999 $1,113,103 4.35% 23
陈凯歌 荆轲刺秦王 1999 $1,267,239 4.95% 37
张艺谋 一个都不能少 2000 $375,7 1.47% 24
张扬 洗澡 2000 $1,157,764 4.52% 46
娄烨 苏州河 2000 $96,330 0.38% 2
胡安 西洋镜 2001 $149,258 0.58% 11
张艺谋 我的父亲母亲 2001 $1,280,490 5.00% 37
王小帅 十七岁单车 2002 $157,279 0.61% 8
张艺谋 幸福时光 2002 $240,093 0.94% 14
张扬 昨天 2002 $18,531 0.07% 5
姜文 子来了 2003 $18,223 0.07% 1
霍建起 那山那人那狗 2004 $42,423 0.17% 1
总计 $25,597,578 100.00%
注1:资料来源:IMDB,Box Off Mojo,Craig’s Flick Pick.
注2:票房在一万美元以下的电影不计在内。
注3:我可能无意中漏掉了某些影片或因为找不到某些影片在美国的票房资料。
顺便说一`下``霍元甲``在2006年票房100名排行棒上排名正好100````应该是两千多万美元`其他电影都没有进入``
`
霍元甲
我只知道有《无极》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