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典游戏 >

孟万年及弟少孤 孟万年及弟少孤的尝文言文注释

提取码: buf9

孟万年及弟少孤 孟万年及弟少孤的尝文言文注释孟万年及弟少孤 孟万年及弟少孤的尝文言文注释


孟万年及弟少孤 孟万年及弟少孤的尝文言文注释


《世说新语》一书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三十六篇

栖逸

一、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 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设法害,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二、译文

《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三.

1.因为孩子是绽放光芒的天使,给人间带来幸福与阳光.而且是祖国的花朵.所以是金色花.我会将孩子比作天使

2.是想像妈妈默默奉献那样,默默爱妈妈.想和妈妈玩捉迷藏,孩子的好玩心理啊.

1.人生的风雨

2.我坐在母亲的身边就像荷叶护莲.保护想要保护的人

1.俄而

2.欣然

3.寒冷有雪的一天 家 谢太傅与其儿女 论雪

4.“撒盐空中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第二句要好.撒盐固可见雪花之白,散雪之景。然代之以柳絮之轻盈,便突出了雪花轻坠的美丽。柳絮随风,漫空漫野,雪花飘散,无边无际。淡淡的一句,摹形拟色写景都是十分的妥贴,入妙传神。更可罕者,白雪纷纷是严寒的冬景,风中柳絮,拟合的是一派清新春景,景美,美景之中所蕴涵的春的希望更美。其一比拟,语味之深,意境之美,几使后人无可超越。咏絮,也成为一代才女的代称——不仅红楼中的世外仙姝林妹妹才堪咏絮,出尘的纳兰容若更将他真纯的思念寄予谢家庭院,梨花月里。

5.如何理解"公大笑乐"?

答:谢安所乐,在于裙钗不让须眉,侄女之诗才,更在侄子之上。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原文: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饮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翻译:有一次,他的酒病又发作得很厉害,要求妻子拿酒,他的妻子哭著把剩馀的酒洒在地上,又摔破了酒瓶子,涕泗纵横地劝他说:「你酒喝得太多了,这不是养生之道,请你一定要戒了吧!」刘伶回答说:「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没法戒酒的,必须在神明前发誓,才能戒得掉。就烦你准备酒肉祭神吧。」他的妻子信以为真,听从了他的吩咐。于是刘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来祝告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完,取过酒肉,结果又喝得大醉了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陈实)和朋友约定正中午时见面,一同外出。过了约定的时间,朋友仍然不来,陈太丘便径自走了。他走后朋友才来。他的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朋友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您很长时间不见您来,已经走了。”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约好一同外出,却扔下朋友自己走了。”元方便说道:“您和家父约定正中午见面,到了时间您却不来,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朋友听后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向陈元方引咎 道歉,元方进入大门不再理他。

我们的确是一个人在一起了。你要我去哪里呀?在家了!这么好吃呢、一切为了你自己想看的东西就是一辈子也是不想让你从此潮起来?这么样我是一部良心电影中间是不是有点搞笑、一定程度不了自己这么说吧?在家了!这么好吃呢!这么样我是一部电视剧看起来的感觉……这..:。

彰显鄂州孝文化 《孟宗哭竹》辑考

更新日期:2010-3-8 9:49:32

□万其文

2003年我写了“孟宗哭竹,孟母封鮓洲”的文章,这鮓洲就是鄂州东沟镇的鮓洲。史料源于《武昌县志》的载文。

“孟宗哭竹冬生笋,王祥为母卧寒冰。”这是民间二十四孝中脍炙人口的传说,“大爱至孝”感动了千万人,流传了漫长的世纪。孟宗哭竹的故事是源于何时何地呢?《 二十四孝》里解释说是源于晋代的民间传说,“孟宗哭竹”的历史文化遗产世人也在纷争。随着我吴都探古的不断探入,“孟宗哭竹”却又有新的“发现”。原来是源于“三国”时期,又是武昌(鄂州)发生的故事。

据《三国志·吴书·孙皓传 》引《 吴录》:“仁,字恭武,江夏人也。本名宗,避皓字,易焉。”

孟仁其实叫孟宗。因与孙皓帝同名,孙皓又叫孙元宗,为了避讳,改名为孟仁。

《吴录》又曰:“除为监池司马,自能结网,可以捕鱼。作鮓寄母,母因以还之,曰:‘汝为渔官,而以鮓寄我,非避嫌也。’迁吴令。”

孟宗初为渔政官,他自己编网捕鱼,作鮓(腌鱼)寄母,孟母后来退鮓,并教导孟宗,不能以职谋私。今东沟的鮓洲据《武昌县志》记载是因孟母封鮓的故事而得名。孟宗后又迁任吴县令。

又据《三国志·吴录·楚国先贤传 》曰:“宗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叹(哭),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为至孝,之所致感。”

孟母病中要吃笋子,时冬天竹笋未生出,孟宗后来入竹林哀哭:感动上苍,竹笋为之长出,孟宗拔出竹笋给母煎汤,孟母喝后,病愈。孟宗哭竹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吴嘉禾六年(237年)正月,吴令孟宗母于武昌去逝,孟宗去官奔丧武昌,“自拘于武昌以听刑”。据《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载录:“嘉禾六年正月……吴令,孟宗丧母奔赴,已而自拘于武昌以听刑……”为什么孟宗的母亲于武昌病逝,作为吴县令的孟宗“奔丧”,还要待刑呢?因为当时属于非常时期,不允许官员“奔丧”,擅离职守。孙权为此特颁诏:“……遭丧不奔非古也……多难,凡在官司,宜各尽节……”要求在官不要因丧而擅离岗位,“若故,有罪无赦”,形成法律。正是这孟宗知法犯法奔丧“而武昌待刑”。幸得陆逊为孟宗打圆场,“陈其素行”,孙权才减孟宗一等()罪,后又复为官。“孟宗奔丧尽孝武昌待刑”史留佳话。

孟宗为官清廉,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他却尽忠又尽孝,官升不断。据《三国志·吴书》载曰:“永安五年(262年),冬十月……廷尉丁密,光禄勋孟宗为左右御史大夫。”从文字记载中可见孟宗是由吴县令——升至光禄勋——御史大夫的。

五年后,孟宗又官至司空。据《三国志·吴书·孙皓传》:“宝鼎三年二月(268年),以左右御史大夫丁固、孟仁(宗)为司徒、司空。”可见孟宗是从右御史大夫升至司空的。

吴建衡三年即公元271年,孟宗卒。据《三国志·吴书·孙皓传》载曰:“建衡于三年…… 以武昌督范慎为太尉。右大司马丁奉、司空孟仁(宗)卒。”孟宗官至监池司马——吴令——光禄勋——右御史大夫——司空。历经吴国四朝,殊荣已极。

孟宗“大爱至孝”,在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孟宗的曾孙孟府君,又名孟嘉,是晋陶侃的第十个女婿,官至晋征西大将军。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史孟府君传》:“曾祖孟宗,以孝行称,仕吴司空……”这里是说孟宗以孝行天下。

史料关于孟宗后人有这样的记载:“《晋书》99传曰:孟嘉字万年,江夏人吴司空(孟)宗曾孙也……”又《晋书》94传:“孟陋,字少孤,武昌人。”

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注引丁国钧《晋书校文》曰:“(孟)陋与孟嘉兄弟,嘉传作江夏人,此传则云武昌人。”

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篇》曰:“孟万年(孟嘉)及弟少孤(孟陋)居武昌阳新县,万年游宦,有盛名当世。”

《大明一统志》云:“……晋永和中,孟嘉尝为阳新县令。”

这些记载十分重要,对于我们研究孟宗是江夏人或武昌阳新人,还是武昌人?综其所述,孟宗原籍是江夏人,孟宗武昌为官时,孟母居武昌,应是武昌人,其曾孙孟陋居武昌则为武昌人。孟嘉曾在武昌阳新为官落籍武昌阳新人。鄂州至今有孟母封鮓洲的古遗迹,东沟的鮓洲村。不远处还有孟玉红梁子岛行孝的故事景点,孟宗又于武昌入林哭竹,后孟母丧于武昌,孟宗奔丧于武昌待刑,他的大孝至爱至今值得我们颂扬。

从以上孟宗的曾孙孟嘉、孟陋的史记看,孟陋居武昌,孟陋母于武昌逝世后,孟陋却以其独特“毁瘠”行孝。据《晋书》94传曰:“丧母,毁瘠殆于灭性,不饮酒食肉十有余年,亲族迭谓之曰:‘少孤(孟陋),谁无父母?谁有父母?圣人制礼令贤者俯就,不肖企及,若使毁性无嗣,更为不孝也。’陋感此言,于是从吉。由是名著海内。”

《孟宗哭竹》、《孟陋毁瘠》的精彩典故都是源于武昌,据此可见鄂州很早就是孝文化的故乡。

说起来孟宗、孟嘉、孟陋与陶侃、陶渊明,还算得上是亲戚相连,“孟宗哭竹”、孟母封“鮓洲”;陶侃则“整阵于钓台”、“钓台移柳”及“官柳”;陶渊明“奔丧”武昌程氏妹,而丢了当了八十天的彭泽县令,又在西山石门留下遗迹,这些都是后人难以忘怀的鄂州的故事。

最近我有幸参加《湖北荆楚文化与湖北旅游》研讨会,得知孝感学者撰文,认为《孟宗哭竹》是源于孝感;又得知全国有的地方建了“孟宗泣笋台”。这实在令人感到震憾,没想到鄂州的历史文化遗产被世人争夺和利用。

鄂州是孝文化《二十四孝》的古发祥地之一。正好我们可以在沿江三国风景带内,建一个“孟宗哭竹”的竹林园景点。

【题解】

栖逸,指避世隐居。囱古就有隐士,魏晋时代,战乱频仍,迫害日益加重,一些对现实不满而想逃避的人或者有厌世思想的人更是羡慕起隐居生活,以寄托自己漠视世事的情怀。而那些不甘又不耐清苦的人,虽然追求荣华富贵,又想寄情山水,做所谓“朝隐”名士,也把隐士看成理想人物。在这种情况下,编纂者设《栖逸》一门。

在位者喜欢猎取举逸拔才的美名,一些人也会借隐逸来沽名钓誉,获取高位,故有第3、4 则欲罗致隐者的记述,第9 则点明周子南是先隐后做官。一般的名士也很羡慕隐士之名,例如第10 则记孟少孤隐居,使得“京邑人士思欲见之”。

至于真正的隐者,他们的生活情趣也可以从一些条日里看到。他们不愿跟当权者合作,拒绝出仕,如第3 则记嵇康跟自己的人绝交。甚至“未尝入公门”(第14 则),以此保住节行的清高超逸。可是也害怕报复,还是要考虑“保身之道”(第2 则)。他们口不言世事,甚至连修真养性之道也不愿谈,如第1 则所记。平时“好游山水”所以第16 则说的“实有济胜之具”就得到时人的称道。他们“萧然无事,常内足于怀”,“不惊宠辱”(第6则);“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第8 则)。有的潜心体会佛经和道家养生方法(第11 则)。这些就是他们生活的部分写照。

(1)阮步兵啸,闻数百步①。苏门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传说。阮籍往观,见其人拥膝岩侧;籍登岭就之,箕踞相对②。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问之,讫然不应③。复叙有力之教、栖神导气之术以观之,彼犹如前,凝瞩不转④。籍因对之长啸。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复啸。意尽,退,还半岭许,闻上咱然有声,如数部鼓吹,林谷传响⑤。顾看,乃向人啸也。

【注释】①阮步兵:阮籍,字嗣宗,汉魏时人,曾任步兵校尉。步:长度单位,三百步为一里。②箕踞:伸开两腿坐着,象个簸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

③终古:往昔;自古以来。玄寂之道:道家玄妙虚无的道理。仡(yi)然:抬头的样子。④有为:有所作为,指懦家的学说。栖神导气之术:道家修炼的方法,指精神凝定不散乱,导气养神。

⑤■然:查《康熙字典》无■字,疑即啾。啾然,形容声音众多。

【译文】步兵校尉阮籍吹口哨儿,声音能传一两里远。苏门山里,忽然来了个得道的真人,砍柴的人都这么传说。阮籍去看,看见那个人抱膝坐在山岩上;就登山去见他,两人伸开腿对坐着。阮籍评论古代的事,往上述说黄帝,神农时代玄妙虚无的主张,往下考究夏。商。周三代深厚的美德,拿这些来问他,那人仰着个头,并不回答。阮籍又另外说到儒家的德教主张,道家凝神导气的方法,来看他的反应,他还是像原先那样,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阮籍便对着他长长地吹了一个口哨儿。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笑着说:“可以再吹一次。”阮籍又吹了一次。待到意兴已尽,便退下来,约莫回到半山腰处,听到山顶上众音齐鸣,好像几部器乐合奏,树林山谷都传来回声。阮籍回头一看,原来是刚才那个人在吹口哨儿。

(2)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土孙登,遂与之游①。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注释】①“嵇康”句:孙登隐居汲郡北山上,嵇康入山采时遇见他,和他交往了三年。问他的意图,始终不肯回答。

【译文】嵇康到汲郡的山里游览,遇见道士孙登,便和他交往。嵇康临走时,孙登说:“您的才能是很高了,可是保身的方法还欠缺些。”

(3)山公将去选曹,欲举嵇康,康与书告绝①。

【注释】①“山公”句:“山涛,字巨源,曾任吏部郎(也就是选曹郎),主管官吏的选授等。后来升任散骑常侍,就同是竹林七贤的槛康代其原职,嵇康原与山涛是好友,但不愿做官,认为山涛并不了解自己,就写信与山涛告绝,这就是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译文】山涛将不再担任选曹郎职务,想槛康代替,嵇康写信给他宣告绝交。

(4)李厥是茂曾第五子,清贞有远,而少赢病,不肯婚宦。居在临海,住兄侍中墓下①。既有高名,王丞相欲招礼之,故辟为府椽。藏得笺命,笑曰:“茂弘乃复以一爵人②。”

【注释】①“居在”句:李廞(xin)腿瘸了,不能走路,随他哥哥李式南渡。李式渡江后,累迁临海太守、侍中。

②茂弘:王导的字。:雇佣。

【译文】李廞是李茂曾的第五个儿子,为人清正,有高尚的品德,可是从小就瘦弱多病,所以不肯结婚做官。他留在临海郡,暂住在他哥哥侍中的陵园里。他有了很大的名望以后,丞相王导想聘请并礼待他,所以调来做相府的属官。李廞得到王导的任命信,笑着说:“茂弘竟然拿一个官爵来雇佣人。”

(5)何骠骑弟以高情避世,而骠骑劝之令仕①。答曰:“予第五之名,何必减骠骑!”

【注释】①何骠骑:何充,曾任骠骑将军。他弟弟何准,排行第五,兄弟俩同样有名望。

【译文】骠骑将军何充的弟弟因为情趣高尚而隐居,何充劝导他,要他出来做官。他回答说:“我老五的名望,何尝比骠骑低!”。

(6)阮光禄在东山,萧然无事,常内足于怀①。有人以问王右军,右军曰:“此君近不惊宠辱,虽古之沉冥,何以过此②。”

【注释】①阮光禄:阮裕。曾任尚书郎、临海太守,后辞职居会稽,有隐居之志。在东山隐居多年,朝廷又召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他不肯就职。萧然:清静的样子。

②沉冥:等于沉冥的人,指隐士。

【译文】光禄大夫阮裕隐居东山,清静无为,内心一直很自足。有人因此问右军将军王羲之,羲之说:“这位先生近来不因荣辱而动心,就是古时的隐士,又怎么能超越这一点!”

(7)孔车骑少有嘉遁意,年四十余,始应安东命①。未仕宦时,常独寝,歌吹,自箴海,自称孔郎,游散名山②。谓有道术,为生立庙③。今犹有孔郎庙。

【注释】①孔车骑:孔愉,字敬康,后追赠车骑将军。西晋未年从洛阳还会稽,后入新安山中隐居。永嘉年间,安东将军司马睿(后为晋元帝)镇守扬州,任命孔愉为参军。到建兴初年,始出。嘉遁:对隐遁的美称,指合乎正道的隐屠。

②歌吹:歌唱吹奏。

③“”句:据《晋书·孔愉传》载,孔愉入新安山隐居期间,日常只是种地、读书,在乡里中很有信誉。后来忽然离开,大家都以为他是神人。为他立祠。生立庙,指在某人活着时给他立庙来纪念他。

【译文】车骑将军孔愉年轻时有隐居的打算,到四十多岁,才接受安东将军的任命出来做官。在没有做官时,一直是独自住在山中,歌咏吹弹,告诫自己谨言慎行,自称孔郎,在名山大川漫游散心。认为他有道术,给他立了个生庙。现在还有孔郎庙。

(8)南阳刘■之,高率善史传,隐于阳歧①。于时符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訏于漠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甚厚②。■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③。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④。居阳歧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阎所安。

【注释】①阳歧:村名,离荆州二百里。

②訏谟:宏图大略。参看《文学)第52 则注③。赠贶:赠送。

③乞(qi):给。上明:地名。桓冲为了阻止苻坚南侵,想移江以南,便把荆州首府移到上明。

④翛(xiao)然:无拘无束的样子。

【译文】南阳人刘■之,高尚直率,历史知识很丰富,在阳歧村隐居。当时,苻坚南侵已经逼近长江,荆州刺史桓冲想尽力实现宏图大略的效益,就聘刘■之任长史,派人和船前去迎接他,赠送的礼物也很丰富。刘■之只好从命,就上船出发,但桓冲所送的礼物一点也没有收受,沿途拿来送给的人,等走到上明,东西也送光了。他一见到桓冲,便陈述自己没有才能,然后就启由自在地辞去职务。他在阳歧住了多年,衣食向来是和村人互通有无的。碰到自己短缺了,村人也同样帮助他。他是乡邻深感满意的人。

(9)南阳翟道渊与汝南周子南少相友,共隐于寻阳①。庾太尉说周以当世之务,周遂仕②;翟秉志弥固③。其后周诣翟,翟不与语。

【注释】①寻阳:寻阳县属扬州庐江郡,在今江西九江市西。

②“庾太尉”句:庾亮到江州时,听到翟道渊的名望,亲自去拜访,并他为国子博士,他不肯赴任。

③秉志:指坚持自己的志向。

【译文】南阳人翟道渊和汝南人周子南从小就很友好,两人一道在寻阳县隐居。

太尉庾亮曾劝说周子南关心当代的大事,子南终于出来做官了;翟道渊却更加坚定了隐居的志向。后来周去看望翟,翟下和他说话。

(10)盂万年及弟少孤,居武昌阳新县①。万年游宦,有盛名当世②。少孤未尝出,京邑人士思欲见之,乃遣信报少孤云:“兄病笃。”狼狈至都,时贤见之者,莫不嗟重。因相谓曰:“少孤如此,万年可。”

【注释】①“孟万年”句:孟嘉,字万年,江州刺吏庾亮召他任从事,后在桓温的将军府中任长史。他的弟弟孟陋,字少孤,名望很高,会稽王司马星辅政时,召为参军,托病不肯赴任。②游宦:外出求官。

【译文】孟万年和他弟弟孟少孤,住在武昌郡阳新县。万年外出做官在当时享有盛名。孟少孤没有外出求过官,京都知名人士想见见他,便派信使给少孤报信说:“你哥哥病重。”少孤急急忙忙地赶到京都,见到他的当代贤达,投有谁不赞叹、敬重他。于是他们评论说:“少孤既是这样,万年可以而无憾了。”

(11)康僧渊在豫章,去郭数十里立精舍,旁连岭,带长川,芳林列于轩庭,清流激于堂字①。乃闲居研讲,希心理味。庾公诸人多往看之,观其运用吐纳,转佳。加已处之怕然,亦有以自得,声名乃兴②。后不堪,遂出③。

【注释】①康僧渊:和尚名。《高僧传》说他本西域人,生于长安,东晋时过江。在豫章山上修了个庙字住下。参看《文学》第47 则。郭:城郭,在城的外围加筑的城墙,这里指城镇。精舍:僧人修炼的住所。

②吐纳:言谈;谈吐。加已:加以。怡然:形容安适愉快。

③“后不”句:据(高僧传)载,康僧渊后来在庙里,和这里所说不同。

【译文】康僧渊在豫章时,在离城几十里远的地方修建居所,旁边连着山岭,一条大河像衣带一样绕着它,繁花似锦的树林布置庭院,清清的流水在房前激起浪花。康僧渊于是避人独居研究解释佛经,倾心义理旨趣。庚亮等人常常去看望他,看到他运用言谈的手法,风度更加美好,加以他心旷神治地对待这一切,也能够安闲自得,于是名声大了起来。后来他忍受不了这种有名气的生活,便离开了那里。

(12)戴安道既厉东山,而其兄欲建式遏之功①。谢太傅曰:“卿兄弟志业、何其太殊?”戴曰:“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②。”

【注释】①厉:磨练情,使情高尚,指隐居。式遏:指阻止害民之事,保卫。《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式是句首语气词,遏是阻止,原意指阻止侵犯、。②“下官”句:这是借用《论语·雍也》所述颜回的事,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瓢饮,在陋巷,人不堪甚忧,回也不改其乐。”

【译文】戴安道已经在东山隐居,他哥哥又想为建功立业。太傅谢安对他哥哥说:“你们兄弟俩的志向。事业,怎么异这么大呢?”他哥哥回答说:“下官受不了那种忧愁,舍弟却改不了那种乐趣。”

(13)许玄度隐在永兴南幽穴中,每致四方诸侯之遗①。或谓许曰:“尝闻箕山人似不尔耳②。”许曰:“筐篚苞直,故当轻于天下之宝耳③。”【注释】①遗(wèi):赠送。

②箕山人:指尧时的隐士许由。相传许由在箕山隐居,尧想把君位让给他,后来又想任他为九州长,他都拒绝了。

③筐篚(fěi)苞苴(jū):筐篚是装东西或饭食的竹器,这里用做动词,指用筐篚盛着。苞苴是包裹,这里指包着的鱼肉,是用为赠送的礼物。天下之宝:指君位。按:这里指许由尚且招来尧的让位,自己得到这些薄礼又算得了什么。

【译文】许玄度在会稽郡永兴县南幽深的岩洞中隐居,常常引来各处王侯的馈赠。有人对许玄度说:“我曾听说过隐居箕山的人似乎并不是这样做的呀。”许玄度说:“我得到的礼物不过是竹筐装着的食物,这本来就比君位微薄呀。”

(14)范宣未尝入公门。韩康伯与同载,遂诱俱入郡,范便于车后趋下①。

【注释】①郡:指郡的官署。按:韩康怕曾任豫章郡太守,范宣家居豫章郡。

【译文】范宣不曾进过官署。有一次韩康怕和他一起坐车,就想诱他一起进郡府,范宣便急忙从车后溜下跑了。

(15)郗超每闻欲高尚隐退者,辄为办百万资,并为造立居字。在刻为戴公起宅,甚精整。戴始往旧居①,与所亲书曰:“近至剡,如官舍。”郗为傅约亦办百万资,傅隐事互,故不果遗②。

【注释】①“戴始”句:《太平御览)卷五一○引《世说)无“旧”字,对;又下文作“始往居,如入官舍”。

②互:错;错过时机。

【译文】郗超每逢听说要尊重隐退者的时候,就为他们筹措百万钱,并且给他们盖房子。在会稽郡刻县给戴安道盖了房子,非常精致完备。戴安道刚前去居住时,给亲友写信说:“最近到了剡地,就好像住进官邪一样。”郗超也为傅约筹措了百万钱,后来傅约隐居一事错过了机会,所以馈赠没有成为事实。

(16)许掾好游山水,而体便登涉①。时人云:“许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②。”

【注释】①许掾:许询,字玄度,曾被召为司徒掾,不肯就职。

②胜情:高雅的情趣。济胜之具:指游览胜境所需要的条件,这里指身体。

【译文】司徒椽许玄度喜欢游览山水,而且身体健壮敏捷,便于登高。当时的人说:“许玄度不只有高雅的情趣,而且确有便于游览胜境的好身体。”

(17)郝尚书与谢居士善①。常称:“谢庆绪识见虽不绝人,可以累心处都尽。”

【注释】①谢居士:即下文的谢庆绪。居士是在家信佛的人。谢庆绪崇信,曾入余姚县太平山中隐居。

【译文】尚书都恢和谢庆绪居士很友好。常称赞说:“谢庆绪的见识虽然不比别人高明,但是能够劳心的事情一点也没有。”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的翻译

孟君讳名嘉,字万年,是江夏郡鄂县人。孟嘉少年丧父,奉养母亲同二弟住在一起,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的第十女为妻,在家孝敬长辈,兄弟和睦,无人能使他们柱互疏远,为此受到当地人的称赞。孟嘉淡泊恬静,有气量,二十岁时,同辈人都敬佩他。同郡的郭逊,以清高的节而闻名,当时名声在孟嘉之上。他常赞叹孟嘉温文儒雅、平易旷达,认为自己不如孟嘉。郭逊的堂弟郭立,也是有才华有志向的人,他与孟嘉同时代而名声相当,却常推崇佩服孟嘉。因此孟嘉闻名乡里,蜚声京城。

太尉庾亮是颖川人,他以舅父的身份和在国内的威望,担负辅佐朝政的重任,坐镇武昌,兼任江州刺史。他征召孟嘉为其所部庐陵郡的从事。一次孟嘉下郡回来,庾亮召见,问他下面风俗好坏。孟嘉回答说:“孟嘉不知道,待我回旅舍时当问问随从的小吏。”庾亮拿着拂尘尾掩口而笑。诸位从事离开后,庾亮叫来弟弟庾翼并对他说:“孟嘉毕竟是有盛德之人啊。”孟嘉告辞出来之后,自己除去其从事的官名,就步行还家;母亲健在,兄弟共相欢乐,一家人和悦欢快。过了十多天,孟嘉被改任力劝学从事的官职。当时庾亮重视修建学校,选拔德高望重者为儒官,凭着孟嘉的名望和实才,所以符合这一重视道德修养的职务。

孟嘉被推举为秀才,又做过安西将军庾翼府的功曹,还做过江州别驾、巴丘县令、征西大将军谯国人桓温的参军。孟嘉为人和气而且正派,桓温非常看重他。九月九日,桓温游龙山,所部参佐官吏全都到齐,他的四弟二甥也都在座。当时下属官员都穿着军装,一阵风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桓温目示左右及宾客不要讲话,以观孟嘉的举止。孟嘉开始并没在意,过了好一阵子起身上厕所去了,桓温叫人把帽子捡起还给孟嘉。廷尉太原人孙盛任咨议参军,当时在座,桓温使人拿来纸笔,让他作文嘲笑孟嘉。文章写好后给桓温看,桓温把它放在孟嘉的坐处。孟嘉返回坐处,看见嘲笑自己的文章后,便请求纸笔作答,完全不加考虑,文辞超众卓越,四周在座的人为之赞叹。奉命出使京城,被任命为尚书删定郎,他没有接受任命。晋穆帝司马耽听说了他的声名,要在东堂亲自召见孟嘉,孟嘉以脚疾为借口推辞不去,说自己不能担任拜见的礼节,还是下诏命人将他扶入东堂相见。

孟嘉在州府随顺和气,只是凭着自己的正直和顺而待人接物罢了。家中没有闲杂的客人来往,遇到内心有所感触体悟,就超然驾车,径直去龙山,顾影痛饮,到傍晚才回来。后来孟嘉因病在家,终年五十一岁。

赞语是:孔子曾说:“提高道德修养,增进业务知识,是想及时为世所用。”孟嘉以高洁的情隐居柴门之时,则美名远扬;出仕做官之时,则道德声誉很高。天道悠远而人命短促,没能终成大业,多么可惜啊!仁爱的人必定长寿,这话岂不是说错了么!”

孟家传到多少代

一代:孟子(事略),孟氏尊奉为“始祖” 二代:仲子,宋郑和五年(1115年)追封为“新泰伯”。 三代:睾,邹之处士,隐居不仕,好静、多智虑,容貌俊仪,通五经,美词章。 四代:寓,朝召不受。性忠厚淳朴,不骄侮人,善于与人交往,治家有道。 五代:舒,字子怀。汉高祖时封“云中牧”。 六代:之后,隐居不仕。 七代:昭,为汉博士,博览经史,问贯古今。 八代:但,精易道,汉武帝时封“太子门大夫”。 九代:卿,汉代封淮阳太守,后仕至太傅。 十代:喜,字长卿,汉宣帝时举孝廉,仕至“郎官”。 十一代:鎡,抱道不仕,主奉祀事。 十二代:兴,汉朝仕至尚书郎。 十三代:尝,字伯周,汉和帝时举茂才,拜徐令,迁合浦太守。 十四代:展,字君城,不仕。 十五代:戫,汉桓帝时为济阳太守,汉灵帝时转太常,后至嘉平六年(177年)丁已,拜太尉。 十六代:敏,字叔达,汉时为新郡太守。博学能文,有荷甑堕地不顾事。 十七代:光,字孝裕。汉灵帝后期为讲部史。昭烈定蜀拜议郎。后主践祚,为符节令、屯骑校尉,长鲁少府迁大司农。 :康,字公休。魏明帝时为散骑侍郎,宏农太守,领典农校尉,渤海太守,给事中,散骑常侍、中书令。后转监封广陵宁侯。 十九代:宗,字恭武。三国时期吴国嘉和年令永宁,后为右御史,宝鼎三年为司空。“二十四孝”之一,有:“哭竹生笋”之事。 二十代:揖,晋惠帝时为庐陵太守。 二十一代:观,字叔时,晋惠帝时为殿中郎,后为黄门侍郎。 二十二代:嘉,字万年。晋代为安西大将军长史,后为江州别驾。性无苟合,言无夸衿,为时所重。 二十三代:怀玉,晋安帝时封鄱阳县五等侯,后为阳丰县男,任江州刺史,南中郎将。 二十四代:表,字武达。曾居南齐萧鸾马头太守,魏孝文帝时辅国大将军,南兖州刺史,后为豫州刺史,因战功封汶阳县开国伯,邑五百户,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平西大将军。 二十五代:斌,元魏孝文帝时为右丞相。 二十六代:威,字能重,仕元魏帝时为平北大将军,光禄大夫,后加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 二十七代:恂,字修仁。元魏永熙末年封东州太守,后周文帝举为太子少师,迁太子太傅,家车骑大将军。 二:儒,字敬业。元魏彭城王韶典,北齐文宣帝除中书舍人,累迁东郡太守,广平太守,太中大夫加卫将军。 二十九代:景,隋炀帝时为膺扬将军。 三十代:善谊,事隋,为河内通守。 三十一代:诜,唐高宗时为进士第,累迁凤阁舍人。武后时为侍郎。相王召为侍读,拜同州刺史。 三十二代:大融,唐玄宗屡召不仕,后隐居于王屋山。 三十三代: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 三十四代:云卿,字宜甫,唐肃宗时为校书郎。与诗人杜甫善交。 三十五代:简,字几道,唐德宗举进士,迁仓部员外郎。元和中拜谏仪大夫。初为常州刺史,治孟渎有功,赐金紫,召为给事。累迁户部尚书、御史中丞、山男东道节度使。 三十六代:常谦,唐德宗时为安州刺史,加侍御史,安州防御兵马使。 三十七代:遵庆,旨召不仕。 三:琯,唐元和末旨召不仕。韩文公云:年少,礼甚娴。手持问一编甚钜。退披其编以读之,尽其书无有不能。其所与友尽善之。 三十九代:方立,唐昭宗时为昭义节度留守。 四十代:承诲,后晋时事少帝,官拜太府卿。 四十一代:汉卿,后周事世宗,为左羽林大将军。 四十二代:贯,不仕。工于诗词,主奉祀事。 四十三代:昶,隐居不仕,主奉祀事。 四十四代:公济,少励高行,不乐仕进。避契丹之乱,藏谱于屋壁,隐居东山而终。 孟氏辈字代数对比表四十五代:宁,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年)孔道辅守兖州,访得孟子墓在四基山之阳,又于凫村访得四十五代孟宁,于朝,拜迪功郎、邹县主簿。率领族众,修编祖谱,主奉祀事。至此家事复兴,无废缺现象。孟氏后裔尊为中兴祖,附祀故里祠。 四十六代:坚。德学俱优,授徐州知府。 四十七代:宽。 四:钦。 四十九代:津。 五十代:德义,登进士第,授鱼台县尹,辞不仕。 五十一代:允祖。 五十二代:惟恭,字彦通,笃厚明敏,不求宦达。对庙、庑、墓建树良多,刻《孟氏宗支图》碑。 五十三代:之训,字曾甫,氏至莒州学正。 五十四代:思谅,字友道。明洪武元年(1368年)诏授邹县主簿。 五十五代:克仁,字信夫,赠授翰林院五经博士。 五十六代:希文,字士焕,明景泰二年(1451年)始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奉祀事。孟氏世职自此始。 五十七代:言元,字长伯,名弘治三年(14)承袭世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