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义不同【独善其身】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
保全自己独善其身 保全自己的意思
保全自己独善其身 保全自己的意思
2.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
3.【明哲保身】古时本意指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
4.如今也比喻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多作中性词使用。
5. 出处不同【独善其身】语出《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6.”【明哲保身】语出《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7.” 用法不同【独善其身】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个人修养【结 构】动宾式。
8.【明哲保身】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主要区别是,意思不同、出处不同、用法不同,具体如下:
一、意思不同
1、独善其身
意思是原指独自修养身心,保持个人的节。后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处事哲学。
2、明哲保身
原义是指明于事理的人善于自保。现在则指为了保住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庸俗作风。
二、出处不同
1、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赵岐 注:“独治其身以立於世间,不失其也。”
白话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赵岐注释:“个人修身以立於世间,不失其掌握的。”
2、明哲保身
《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白话文:既明辨事理,又聪明智慧,善于应对而保全自身品格,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忠诚地侍奉周天子。
三、用法不同
1、独善其身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2、明哲保身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独善其身是无论周围环境多么恶劣都能够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不贪不腐不消沉,明哲保是在坏人坏事前不能制止,这两种处事行为都是不好的。
独善其身,意识到外界环境恶劣而有意识远离,主要目的是保持自己的节,不做违背自己原则的事。
明哲保身,也是意识到外界环境恶劣,但不一定远离环境,主要目的是保住自己的生命利益等。有可能做违背自己原则的事。
其实,独善其身和明哲保身的意思不多
独善其身原指修身养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现多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只要自己好而不关心别人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含贬义,动宾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独善其身(拼音:dú shàn qí shē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孟子及其《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战国时期,孟子劝宋勾践到别国去游说仁学。宋勾践向孟子请教如何游说。孟子说:“尊崇儒道,乐于仁义。君子为人,穷困时不要失掉仁义,得志时不要失去理智,这样穷困时能独善其身,自得其乐,得志时能兼顾天下的利益。”。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独善其身”。
独善其身,汉语成语,拼音是dushan qishan,意思是指只顾自己好,不管别人。出自《孟子·尽心下》。
成语出处
《孟子·尽心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成语辨析
【近义词】:独善其身、独善其身
【反义词】:兼善天下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
示例
明·李贽《与周友山书》:“若不能独善其身,而徒欲兼善天下,则亦不过为圣贤之末流,而非孔子之徒也。”
保持人间清醒 不问世事 独善其身 什么意思
指不与世人交往、不参与世事,保持人间清醒,明白事理,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意思!
出自宋·黄庭坚《拙轩颂》序文中,原话为“人问我,我话只有一句,叫做‘保持人间清醒,不问世事,独善其身’”,意思是指不与世人交往、不参与世事,保持人间清醒,明白事理,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意思!
扩展资料
黄庭坚的诗词
1、满江红·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黄庭坚
春入平芜,花满洛阳城,黄昏疏雨湿秋千,
朱雀街南,绿水人归,朱帘高映晚晴天,
玉钩罗幕,惆怅香闺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锦字无凭,
谁念我、回首处,伤心千里路,云山乱,
烟波渺。
独善其身原指修身养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现多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
成语寓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当处于穷困或不得志的时候,要坚守独善其身的原则,保持正直高洁的品行做人做事;当飞黄腾达或处于顺境之时,要以兼善天下的胸怀去服务大众,奉献,诚信行事。
人生当中总会遇到泥沼,当救不了别人的时候,至少也要保证自己不要陷进去。很很多事情凭一人之力阻止不了的,对于有些人,必须敬而远之,不必妄想去改变他们,往往最容易改交的是自已。
因此,人们要时刻保持着谨慎的心理,去选择朋友,去选择以后要走的人生之路。只有在保全自己的情况下,才能够让自己健康的成长,才能够使自己变得强大,等到自身足够强大以后,便可以“达济天下”去帮助更多的人。
成文用法
“独善其身”原指修身养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现多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含贬义,动宾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运用示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丁鸿传》:“君子立言,非苟显其理,将以启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独善其身,将以训天下之方动者。”
唐·李延寿《北史·袁翻传》:“翻名位俱重,当时贤达咸推与之。然独善其身,无所奖拔,排抑後进,论者鄙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