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最新攻略 >

加强内控管理_加强内控管理的意见及建议

银行如何加强内控管理 [平安内控:“法规+1”]

在确定将平安发展目标定位为领先的综合金融之后,公司马明哲就提出,平安要践行“法规+1”(法规有明确规定的,坚决严格执行;法规未明确规定的,按照更高的道德自律标准确定行为规范)的内控标准。具体来说,就是要构建符合标准和监管要求的内部控制体系,根据法律法规及各监管机构要求,瞄准现代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结合公司综合金融发展战略及经营管理需要,有效实施“覆盖全面、运作规范、针对性强、执行到位、监督有力”的内部控制运行机制。

加强内控管理_加强内控管理的意见及建议加强内控管理_加强内控管理的意见及建议


加强内控管理_加强内控管理的意见及建议


2008年6曰28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后,平安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组织项目组贯彻落实,聘请知名咨询公司协助项目实施,遵循“务实整合”的核心原则,秉持“以制度为基础、以风险为导向、以流程为纽带、以内控平台系统为抓手”的思路,将内控体系再次整合升级,具体包括:修订了《内部控制评价管理办法》、《内部控制自评手册》,进一步健全内控制度体系;构建了内控评价系统平台,为管理层提供风险状况及决策支持;并逐步建立完善了内控评价日常化运作机制,实现“内控人人参与、合规人人有责、内控融入业务和流程”等。

建设“三位一体”的管控机制

在内部控制治理架构与体系方面,平安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最终。平安董事会是一个依托本土优势并践行化公司治理标准的董事会,现有19名董事中,有3名非执行董事及5名非执行董事来自海外,这些海外董事均为金融、保险、财务、法律等专业领域的资深人士,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董事会下设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审查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

平安设立内控管理中心,包括合规部、风险管理部、稽核;各专业公司层面设立相应的合规、风险管理、稽核监察职能部门。公司持续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在公司副兼首席稽核执行官叶素兰(其作为首席稽核执行官根据《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细则》直接向、董事会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工作,以确保性)的统筹协调与管理指导下,不断加强“合规管理、风险管理、稽核监察”三个模块职能的分工与协作,强化工作衔接与信息共享以及“事前、事中、事后”的三位一体风险管控机制。叶素兰向《董事会》表示,“三位一体”指三个专业部门在风险管控中分工、配合与协作,强化事前、事中、事后风险管控。其中,合规部门主要履行“风险事前策划应对”,风险管理部门主要履行“风险事中监测控制”,稽核门主要履行“风险事后监督报告”。业务部门是风险管控的道防线,平安通过建立内控评价与考核问责,将内部控制与日常经营管理融合,嵌入业务和流程,确立内部控制的核心驱动力,将风险管控尽可能前置。合规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是第二道防线,稽核门是第三道防线。

针对综合金融可能存在的关联交易、风险转移、资本重复计算等风险,平安通过建立完善严格的“法人防火墙”、“财务防火墙”、“交易防火墙”和“信息防火墙”等防火墙制度,将单一/累积风险控制在远低于可接受的水平范围内。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以领先综合金融服务为目标,与自身业务特点相结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其通过完善的组织架构、规范的管理流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技术方法,进行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支持业务决策,促进有效益可持续健康发展。

平安任汇川对《董事会》感慨道:“风控体系非常和严格,强调法规+1,之所以能放心也是因为有这套体系。”

完善内控评价机制

内控评价机制方面,平安确立了以内控评价方为基础,覆盖全部业务部门进行内控自我评价,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内控风险评估,稽核门成立专门的评价小组进行内控评价,外部审计师对公司内控状况进行审计的内控评价机制。

平安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严格遵循相关外部监管规定及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规定的程序执行。由公司合规部牵头,会同各业务及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层内控自评,由公司稽核实施内控稽核评价,相关部门根据内控缺陷及整改建议制定并执行整改。平安不断完善管理层内控自评和内控稽核评价流程,通过加强项目管理、过程管理、质量复核、固化项目方法和程序、评价结果分类等内容,规范管理层内控自评和内控稽核评价工作的开展。公司通过内部控制系统平台,完成内部控制评价的发起、测试、汇总、复核、审批、整改、结果分析等工作。管理层内控自评和内控稽核评价过程中,公司通过访谈、资料收集与研讨、专题研讨、与行业实践对比、培训等方式,收集、确认、分析相关信息,确定与实现公司整体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辨识与细化相对应的控制活动,然后针对控制活动进行穿行测试和运行有效性测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证据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书面记录工作底稿。从定量和定性等方面进行衡量,判断是否构成内部控制缺陷,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督促相关单位或部门进行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核查和确认。

平安外部审计师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的审计意见认为,于2011年12月31日平安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打造信赖工程

做好内控和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发挥治理架构和人的作用——这是马明哲对平安内控和风险管理工作的要求。平安对完善内控过程的总结还包括: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是内控工作实施的必要条件;组建权责清晰、运作高效的内控组织架构是内控工作实施的前提;进行内控考核与问责是内控工作实施的驱动力;外部咨询公司的力量是内控工作实施的专业支持;内控工作需要依托公司现有基础,完善、优化、整合升级,一般情况下不宜推倒重来。

在之前的基础上,自2010年始,平安着力打造 “平安信赖工程”,力求将信赖建立在制度与流程上,将信赖建立在机制与平台上(如目前平安建立了内部控制评价管理电子平台,该系统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管理模块、风险自评模块、关键风险指标模块、损失管理模块,从内部控制角度对系统分级,明确各层级业务部门、合规部门、稽核部门在系统中的角色定位)。

合法合规、有效管控风险仅是基础,平安董事会的用意是:树立道德标准的企业,提升客户、股东、员工与的信赖是平安合规管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更远的目标,将信赖建立在制度与标准上,将信赖建立在流程与机制上,促进平安有效益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民族金融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强大而不懈努力。平安要做百年老店,百年老店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机制平台基础上,而内控的持续完善正是其关键。

靠人管人是不靠谱的,包括你所觉得的亲信或亲戚同样更不靠谱。逐步建立起企业的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切记应该环环相扣,同时制度中的任何一条都是可容易实现的,避免有极难实现或者理想状况才能实现的内容,不然的话会让你的全部制度形若虚设--破窗效应。而且你的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要与金钱挂勾。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各企事业单位为保证实现特定目标,采取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由此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内部审计人员审计的依据,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纵观目前企事业单位管理,我们认为内控管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制度欠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深刻分析管理的需要,有的可能脱离实际,管理责、权、利不明确,难以在单位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譬如:某些单位管理职能细化,权力盲目下放,各线分管均可签字使用资金,导致资金没有统一的、有的进行分配使用,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可能附生某些漏洞。二是措施执行难。没有健全执行制度机制,措施不到位;没有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有章不循、有章难循的现象时有发生。譬如:会计部门的实务作必须依据齐全、资料真实、核算明确、记录及时、照章办事、律已不循私、踏实不飘浮,但少数和职工不支持严格照章办事的同志,甚至出现讽刺挖苦、打击报复的现象,致使这些同志的积极性受到损伤。同时,也可能因“上级的指令和政策就是下级的管理依据”这样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影响,现有规章制度难以遵循。三是信息欠真实。会计凭证、账簿的记录,各项管理制度的制订等可以体现内部控制的情况,一些单位和部门为了某种目的虚构经济活动,做造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了审计风险,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四是权威不够高。内部审计机构是内部控制制度较为有力的保障机构,然而不少人对审计工作不理解,怀有畏惧心理,持怀疑态度,轻视内部审计在单位管理中的作用,对审计有抵触情绪,甚至,削弱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的保障力度。

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内部控制受人员素质的影响。内控制度必须通过人的执行才能发挥作用,如果素质较,那么内控制度就会付之东流,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如果相互内控的人员之间串通舞弊,或管理人员为了谋取个人、小团体利益,,则会导致内控失效。二是内部控制基础薄弱。目前混岗、兼岗、一人多岗的现象较多,背离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部门之间又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出现断层,内部控制整体功能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三是忽视内部控制监督执行的力度。上面的规章制度,下面片面遵照执行,至于执行效果如何,是否产生利弊就放在一边了。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办法

内部审计如何才能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呢?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坚持原则。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实务准则》中指出:内部审计师“必须于他们所审核的活动”“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证和评价,这对于正确的审计工作实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点是“要通过组织状况和客观性来获得的”。性原则最关键的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要具有一定的性。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具有不受约束、客观地进行工作的实质上的性。内部审计部门及审计人员要于部门、单位的一切经营活动,置身于具体的业务活动之外。否则,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

二是提高人员素质。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必须首先要求在思想方面有较高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业务指导思想,培养高尚的品德,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注重调查研究,讲究工作方法,正确处理好审计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审计人员业务素质高低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知识,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通晓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首先,要选派那些具备相应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审计队伍。其次,培养内部审计人员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再次,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需求。

三是开展内控制度调查测试。积极开展内控制度调查与测试,可以有效地缩小审计范围,确定审计重点,直接发现单位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偏、管理机制的缺陷等。内控制度调查与测试要注意以下几点:1、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从总体角度看被审计单位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关键环节是否都建立了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手续是否严密,设计的措施和方法能否起到事先控制作用。一般来说,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防止错和弊端的发生,也能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的审计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审查有无健全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的机构,有无明确的分工,不相容职务是否分离。②审查其有无健全的生产、经营、管理控制制度和严格的业务凭证的流转程序。③审查其有无健全的会计信息及其他经济信息的记录、传递程序和报告制度。④被审计单位的人事制度中是否规定有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条件;有无职务定期轮换和培训制度。⑤审查其有无财产物质管理制度;财产物质是否定期进行盘点并核对记录。⑥审查其是否建立了生产、经营制度和岗位制度;有无奖励、惩罚制度。⑦审查其有无内部审计制度;能否起到查错、揭弊及监督的作用。⑧审查其是否有与上年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对比的措施,是否改进和提高。2、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主要审查控制的布局是否合理,有没有过多的或不必要的控制,有无把一般控制点误作关键控制部位,控制职能是否划分清楚,人员间的分工和牵制是否恰当,内部控制的成本和效益是否合算。只有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点和控制环节,才能使其发挥积极作用。3、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审计内容主要是:检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结果,观察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良好的贯彻执行和达到预定的控制目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关键在于看它是否起作用,是否严格执行。

四是改进审计方法。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变化,竞争日趋激烈,要求审计人员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灵活应付各种风险因素。同时,为了适应高度风险的现代经济,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在适用制度基础审计法的基础上,要逐步融入并强调对风险因素的分析与评价,运用风险决策模式进行评价、取证,风险基础审计法便应运而生。风险基础审计法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统筹使用各种审计测试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形成具有合理意见的一种审计取证方法。风险基础审计法大量运用了分析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使审计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克服和降低审计风险的过程。同时,促使审计人员更加重视需要的研究,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更充分的效益。风险基础审计法以被审计业务性质、会计处理过程为出发点研究取证要求,综合考虑内部控制的评价、实质性测试、分析性检查及详细检查等的运用,在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客观公正地评价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促进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只有建立了内外结合的监管机制,并通过审查与评价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才能促进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以保障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要从:完善制度建设、明确控制目标、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内部监督、实施预算控制、加强内外部信息交流与沟通六个方面进行。

1、完善制度建设,实施内部控制。以《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文件为依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全面梳理原有管理制度。

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着眼于管理创新、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指责和权限,推行全面管理,提倡全员参与,建立彼此牵制、彼此连接、彼此制约的内控制度。

2、明确控制目标,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重点是围绕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环节来设置的。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能有效预防错误和舞弊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也容易及时发觉和纠正。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素质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

4、加强内部监督。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制度及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效果良好,其必须被监督。

5、实施预算控制,提高内控水平。实行全面预算,搞好各业务事项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将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生产厂、各部门、各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

6、加强内外部信息交流与沟通,加强反舞弊机制。企业应建立建立上传下达的有效机制。通过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岗位制来实现。还应注意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扩展资料:

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经济活动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产生良好的效果。

1、确保企业制订的各项管理方针、目标的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渗透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内部存在经营活动和管理环节,就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控制措施,从而有效地贯彻企业的经营方针,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2、确保会计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防范经营风险。健全内控制度,可以规范企业各类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的过程和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

3、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加以有效利用。健全内控制度,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企业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对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和流动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

4、确保企业利润化。健全内部控制,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做到活而有序,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费用开支,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以求企业实现更大的盈利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

【摘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企业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满足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以严格遵循实施,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根据《中华会计法》及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各单位(包括机关、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经济组织)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规定,结合部门和系统内部的有关内部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

一、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经济活动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产生良好的效果

(一)确保企业制订的各项管理方针、目标的贯彻执行

内部控制制度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渗透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内部存在经营活动和管理环节,就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控制措施,从而有效地贯彻企业的经营方针,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确保会计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防范经营风险

健全内控制度,可以规范企业各类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的过程和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加以有效利用

健全内控制度,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企业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对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和流动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

(四)确保企业利润化

健全内部控制,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做到活而有序,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费用开支,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以求企业实现更大的盈利目标。

二、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从部门到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不断提高,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际经营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加强内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等的合法权益。但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国有企业改制后,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由于产权不明晰、出资人缺位,未形成有效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再加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造成内控力度削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加大,监督机制失效。

(二)会计信息失真、造机率增大

有的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造现象在上市公司中已经屡见不鲜,在其他企业中的现状就更为堪忧。

(三)费用支出失控,潜在风险加大

有的企业对财产物资的内控管理相当薄弱,制度形同虚设,采购环节职责未按规定严格分离,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严密,存货发出手续不完善,加之未及时与财务部门对账,造成多年来库存物资的毁损、报废、短缺未得到及时处理,致使潜在亏损增加,经营风险加大。有些企业在业务活动经费的管理中往往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为了搞活经济,允许部门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对这部分费用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构,导致部门大手大脚、挥霍浪费。

(四)内部审计形同虚设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本身就应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经济监督进行再监督,它的地位应当是超然的。但是目前企业大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这样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性和权威性,以致于违法现象时常发生。三、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企业内控环境,严格授权批准制度

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层之间应形成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权利制衡关系,把各项管理落到实处。在管理部门设置方面,建立完善科学的、符合企业特点的内部组织结构,合理、有效地设置各部门和岗位,建立部门和岗位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骤由相对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

授权批准控制是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授权批准按其形式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所谓一般授权是指对办理常规业务时权力、条件和的规定,一般授权时效性较长;而特殊授权是对办理例外业务时权力、条件和的规定,一般其时效性较短。不论采用哪一种授权批准方式,企业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等,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保证企业权责分明,科学管理。

(二)规范财务会计核算,全面推行预算管理

企业必须依据会计法和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规,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制,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在实行统一的一级会计科目的基础上,企业应根据经营管理需要,统一设定明细科目,性公司更有必要统一下级公司的会计明细科目,以便统一口径,统一核算。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与方法,遵循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原则,使会计真正实现为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信息的目标。

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达到企业既定目标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总体,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流量为重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并对预算结果及时进行科学分析,对产生的异进行有效控制。

(三)健全财产保全制度,防范市场经营风险

严格执行财产保全控制,限制未授权人员对财产直接接触,并采取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记录保护、财产保险、记录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

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必要时可设置风险评估部门或岗位,专门负责有关风险的识别、规避和控制。

(四)完善用人制度,加强信息管理

人力资源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状况,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忠诚、向心力和创造力,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活力和强大推动力所在。因此,如何充分调动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人力资源控制应建立严格的程序,保证应聘人员符合要求。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以更好地完成规定的任务;加强对职工业绩考核,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管理信息系统控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本身的控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利用计算机从事经营管理的方式、手段越来越普遍,除了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购销储运都离不开计算机。为此必须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要运用电子

(五)建立内部报告制度,完善内部审计体制

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借助管理会计手段,如实反映经营状况,及时披露相关重要信息。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性,应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内审部门负责审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将审查结果向企业董事会或管理当局报告。内部审计工作越仔细,内部控制制度越健全,越能增强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与可靠性。

说得简单一点吧:1、构建合理有效的管理组织机构,并指定有心的工作条理清晰的人负责各部门。2、制订适合于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3、控制支出。费用报支严格审批并定期审查。4、权力下放并赋于同等的职责。5、建立工作效能检查机制,每月对各部门工作成绩进行考评。(细化工作项目,以便于检查)6、各项工作内容尽量不要多部门交叉,如无法避免时要指定专人进行协调。以保证执行效率。7、正确看待每个人的过失和成绩,加强内部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工作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