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 古汉语通论(四)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个词往往不只具有一个意义。当它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的时候,其中应该有一个是本义,另外还有一个或一些引申义。
替的本义和引申义 替是什么词
替的本义和引申义 替是什么词
替的本义和引申义 替是什么词
替的本义和引申义 替是什么词
词的 本义 ,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也就是从记录这个词的汉字的结构上所反映出来的并在古代文献用例中得到证明的含义。注意:词的本义不一定是它的原始意义。
词的 引申义 ,是从本义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引申是造成一词多义的原因。
词义引申的总趋势: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举例:
词义的引申和词义的更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词义的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了旧的意义。
词义的引申是指某词产生了新的意义以后并不排斥原始的意义。
词义的更替举例
借义是由于“本无其义,依声托字”(朱骏声)而产生的,借义和本义是不相干的。
怎样区别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多个义项不平等,最常用最基本的是基本义
基本义推演发展产生的叫引申义
用基本义来比喻事物的叫比喻义,比如帽子====戴绿帽子
本义一句话就是事物本来的意思
引申义, 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六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如“ 浅”的本义是表示以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 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 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 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由两者之间的相似点相沟通而产生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蝗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 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不幸中临时打比方; 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哪位高手 请问 词义引申和词义更替的区别是什麽 麻烦举例说明
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都是词义发展的一种模式,要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首先必须从二者的概念出发。词义引申是指从原来词语的本义延伸所派生出来新意义的这一过程,称为词义的引申。词义转移又称词义更替,是指原来词语的本义转移到新的意义上,新义产生之后旧义消失的过程。
由上述二者的定义可以看出,它们具有一个很明显的相同点——二者都有由词语本义衍生出新义的结果,新义与旧义之间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正确的来认识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之间的关系呢?这主要就要从二者之间的区别来看了。
(一)概念上的区别
我们再次回到这两者的定义上,词义引申是指从原来词语的本义延伸所派生出来新意义的这一过程,新义产生之后成为一个的新词义,与旧义有相关的意义,且旧义并不消失,这就称为词义的引申,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而词义转移又称词义更替,是指原来词语本义在其基础上转移出新的意义,两者有一定的联系,但新义产生之后将旧义取而代之从而使其消失的过程。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对旧义的处置,前者旧义并未消失而且至今仍起作用,后者之旧义则是因更替从而被消灭,在现代汉语中再也见不到。
(二)影响的程度深浅
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汉字尚未产生以前,远古汉语的词可能还有更原始的意义。我们现在所谈的已经是通过一定程度发展而出的语义,其结果之一便是形成了一词多义,这不论是在古代汉语或是现代汉语中都是一非常普遍的现象。一词多义顾名思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即是词义引申,而相较于大江大海的词义引申,词义转移就仅仅是一支流。
(三)范围大小的不同
词义本义经过引申产生了新义,这便是词义引申。其中新义与旧义的关系,主要有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下面分别简单的说明一下,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这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汉语的“江”、“河”,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如《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史记·项羽本纪》:“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后来“江”、“河”才作为河流的通称。而词义的缩小是指旧义所表示的范围大于新义,例如《诗经·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中的“池”都指护城河。而词义转移的概念指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在上文也已经详细说过,下面举例“步”原来指“行走”。在干宝的《搜神记》中,“寄入视穴,……于是寄乃缓步而归。”今天的“徒步”、“安步当车”中还保留着这个意义,后来指“脚步”、“步伐”。至此我们可以很清楚的认识到,词义的转移是词义延伸后三种情况中的一种,用逻辑性的语言来说明,也就是说词义转移的情况必定属于词义引申,但词义引申并不一定是词义转移。词义转移是词义延伸的表现方式之一。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一书“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说:“词义的引申和词义的更替应该区别开来。词义的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了旧的意义,例如‘脚’字的本义是‘小腿’(《说文》:‘脚,胫也’),后来‘脚’字变为指‘足’,也就不再指小腿了。词义的引申是指某词产生了新的意义以后,并不排除原始意义。例如‘道’字虽然产生了一些新义,但是路的意义一直保存到现代汉语里。”
由此可见,在其看法认为,词义的引申应与词义的转移区别开来。但依个人浅见,所谓的词义转移实际上就是词义引申的一种,不论其本义在现代汉语使用与否,都不影响这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此处同样以‘脚’和‘道’的例子来分析,《说文》当中的‘脚’为小腿,而现代汉语中‘脚’指我们人踝骨以下今天称之为足的部分,不也是由此引申出来的吗?而‘道’本义为道路,引申出道理,即事物的规律、事情或论点的是非得失的根据,词义的演变方式不可谓不同,只是前者的旧义已不用,后者的旧义并未消失而已。
综上所述,我们对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之间的关系应有一个大致上的了解,这两者之间存在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使其成为有一定联系却又不尽相同的两个概念。的文化是悠久的,生在这个国度的我们是幸运的,拥有这些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想要继承,就从学习古代汉语做起。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有哪些?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如下:
1、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2、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
3、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4、叙述句: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
5、诗韵: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
本义和引申义是什么?
本义:一般指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如“年”的本义是指谷子熟,后来才引申演变为计时的单位。有时也指词的基本(常用)意义。“红”的基本意义是红的颜色,后又派生出成功、受人赏识之意,如“这出戏唱红了”。
引申义:由词的本身引申出来的意义。如:(1)他打了人。(2)打掩护。(3)打理公司。(1)句中的“打”使用的是它的本义;而第(2)(3)句中的“打”使用的是它的引申义。
扩展资料:
其他词义。
“词义”与“词意”是有区别的:义”和“意”都有“意义、意思”的含义,一般来说,“义”指概念义,是客观的;“意”是指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是主观的。表示“词本身的意义”时要用“词义”;“词不达意”、“抒情达意”的“意”则写作“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