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微课程设计方案_八年级物理微课视频一等奖
八年级物理微课程设计方案_八年级物理微课视频一等奖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时间。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生活》。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为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课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此外,这节课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功能。
二、学情分析:
从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有些没有见过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加以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
三、设计理念
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在这节课打破教材结构,合理重组内容,使整个课堂既充实、严谨,又增强了科学性。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出情理相济、动静相成和谐美。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和教师一道积极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点评。给获取成功的同学以祝贺,给遇到困难的同学以指引,给失去信心的同学以支援。
教师深挖本节课所能体现的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这节实验活动课的内容就是依靠实验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常规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难题”,教师利用这些“难题”来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其自发学习、自主探究、自行获解,实验中发挥一个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信心,与此同时,学会与同学共同交流获取知识。
四、设计思路: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过程与方法: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量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实践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都是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突出与突破的方法是利用组间合作与汇报交流来实现。
3、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设、制定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评价、评估,完成本节内容从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得出每一个问题的初步结论,并总结出每个情境中使用的方法。
合作学习:学生组内合作与集体合作是这一节课呈现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与智慧,积思广仪、。合作学习贯穿了教学的始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进行影响与渗透。
4、学法指导
在进行课程探究前,针对学习未知的方法、没有接触到的(自制教具)材料给予适量的方法提示;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鼓励实验方法的多样化,对于明显的思路和作错误及时指导;在课题探究结束后,和学生一起对实验中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五、实验前的准备
教师根据实验可能用的器材进行相应的实验器材准备,并与实验协调好,上课时一同协助提供学生所需器材。对实验室中没有的一些器材提前作好收集和准备,如大塑料可乐瓶、铅球、保鲜膜、油漆、木锯、废旧的课桌、台秤等。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所以可以进行适当的调课连着下午第四节的活动课进行两节课较好。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这段时间学习了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密度、质量、体积,请问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三者的关系呢?
生:三者的关系可用一表达式来说明:ρ=m/v
对于同种物质,它的密度不受m和V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表述给予表扬,同时指出他们所述之处的不足,物质的密度受到状态的影响。)
师:我们还学习了测量质量和体积的仪器:天平和量筒。请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器材使用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生:(描述使用方法,找几位同学补充,使表达更完整。)
师:课下我有几个问题,请大家帮助我来解决,每个实验小组都选择了一个探究课题,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了探究,然后向同学们进行陈述报告。
(二)课题选定和探究方案制定
教师依据学情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划分,每组大约十二三个人,全班共划分为四个小组,然后采用抽签的形式进行探究课题的选择。然后小组内进行课题的研讨并制定实验方案,老师巡回观察,并适当的进行指导。
探究课题:
1、铅球是铅做的吗?
2、测砖的密度
3、测课桌体积有多大
4、测量方糖的密度
(三)实验探究和汇报
各组制定完毕探究方案之后,根据方案进行相应的器材选择,完毕之后,按顺序各小组进行实验方案的汇报并进行相应的实验作。
组:铅球是铅做的吗?
学生甲:我们从器材桌上选择了一个铅球,上面标的是6斤的铅球,为了得到的数据,我们在课下用台秤测量了一下,其质量为2.9kg。
学生乙:(板书)m=2.9kg。
学生甲:在测量铅球的体积时,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没有合适的量筒,于是我们使用了水槽,把铅球放入水槽中,用烧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没过铅球,用粘贴纸在此处作一标记。
学生乙:在学生甲的描述下进行作。
学生甲:将铅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后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达到标记,记入的水的体积,即铅球的体积。
学生乙:(板书)V水=V铅球=0.38L
学生甲:根据可计算出铅球的密度,密度表中ρ铅=11.3g/cm3。
学生乙:(板书)ρ球<ρ铅
学生甲: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澄清了一个事实,铅球的基本成分是铁,而不是铅做的!请同学们对我们的实验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丙:有一种更直接的方法:测量铅球的体积,利用墙角、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测出铅球的直径d,根据球体的积公式进行计算。
学生丁:为测量球的体积,我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自制量筒,利用直径足够大的透明塑料瓶,去掉顶端较细的部分,在瓶的外壁贴一张纸条,用标准量筒量好100cm3的水,倒入瓶内,在纸条上画出液面的位置,再用量筒倒入400cm3的水,作标记500cm3,将二者之间进行平分,用自制量筒测出铅球的体积。
师:大家太棒了!每个同学的想法都非常有创意,让老师受益匪浅,尤其是自制量筒。下面,哪组同学再为大家作一次汇报?
第二组:测砖的密度
学生甲:我们探究的课题是:测砖的密度。用天平直接测量砖的质量m。
学生乙:(板书)m=60.5g。
学生甲:用量筒测量砖的体积时,我们发现砖放入水中时,砖具有吸水性,这样测出来的砖的体积偏大。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水,让砖头吸饱水之后,再放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由此计算砖的体积。
学生乙:(板书,演算)V水=20cm3 V=60cm3
V砖=V-V水=60cm3-20cm3=40cm3
学生甲:也许我们的办法不是的,让大家提出更巧妙的办法。
(学生进行一番激烈的讨论,由学生代表发言,对改进的方法进行表述)
学生丙:砖吸水后会膨胀,同样体积会变大,为了克服砖的吸水性,我们采取在砖的表面涂层油漆或包一层保鲜膜的方法。
学生丁:我在想,我们为什么不测量整块砖的密度呢?这样,我们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砖的长、宽、高。计算出整块砖的体积。
第三组:测量方糖的密度
学生甲:我们的探究课题是:测量方糖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出几块方糖的质量m,然后除以方糖的个数n,求出一块方糖的质量。
(板书)
学生甲:在测量体积时,我们想到一些方法来克服糖溶于水的问题,如包上保鲜膜等。后来我想起妈妈在沏糖水时,糖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溶解了,于是我们就想到用不再溶解糖的糖水来测方糖的体积,实验中由于一块方糖体积较小,测量时误较大,所以我们测量出几块方糖体积,再除以方糖的个数,求出一块方糖的体积。
学生乙:(进行作,板书)V糖水=20mlV=25ml
学生丙:我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来测方糖的体积,糖溶于水,但是糖不溶于油啊,如果我们用油来测体积,就避免了糖溶于水这一问题。
师: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尤其是用油测方糖的体积,更让我们有新的思路。
第四组:测课桌体积有多大
学生甲:我们的探究课题是:课桌的体积有多大。我们利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这一点,采用测样本的方法,取和课桌一样的木料来测密度。我们先用台秤测一张课桌的质量m1,用天平测小木块的质量m2
学生乙:(板书)m1=15kgm2=28g
学生甲: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1,将木块放入量筒中,它在水面上漂浮,用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读出体积V2,计算木料的体积V样本。
学生乙:(作并计算)V1=40cm3V2=80cm3
V样本=V2-V1=40cm3
学生丙:在测木块体积时,用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不易作,我有一个更便于作的方法:
1.用细线将一石块系在木块下。
2.将量筒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1。
3.将石块先浸没在水中,读量筒中的示数V2。
4.将石块和木块一起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中的示数V3。
5.木块的体积V=V3-V2。
(四)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
今天我很受感动,从同学们的身上我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不断探索勇于克服困难的态度,同时,大家也教会了我很多新的方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所收获。当然大家在实验作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够规范,例如:胶头滴管的使用。我相信经过大家的不断努力,会做得更好。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
2、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的电压。
3、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用“变量控制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尝试用图象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重点】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中,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和对实验结果的评估。
【教学准备】
电源(干电池)、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15Ω)、滑动变阻器(20Ω、1Α)、电压表、电流表、学生实验报告单(课前发给学生)。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分层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类比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及创设情景
1、播放多媒体课件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教师调节声音的强弱。
2、[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教师是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声音的强弱的?
[学生]:老师是通过旋动音量开关改变声音的强弱的。
[教师]:你知道为什么通过旋动音量开关可以改变声音的强弱吗?
[学生]:可能是旋动音量开关改变电流的大小改变了声音的强弱。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进行新课
(一)、实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设]
[教师]:请同学们先回忆电流是怎样产生的?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源是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教师]:请同学们再回忆电阻的概念。
[学生]: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教师]:请同学们对比水流的大小与落和阻力的关系猜想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板书]猜想1:“电流大小可能与电压有关,可能是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猜想2:“电流大小也可能与电阻有关,可能是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猜想3:“电流大小可能与电压和电阻都有关,可能是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教师]: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科学探究的下一个环节是什么?
[学生]:制定与设计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3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
(1)讲解:
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
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课题)
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
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
③学生装汇报实验结果。(绳子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
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3)讨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 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
(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2)演示实验(游戏:拔河)。
(在墙上固定绳子的一端,组装动滑轮让一名弱小同学,利用动滑轮作用与一名有力同学拔河,弱小同学胜。)
(去掉动滑轮装置拔河弱小同学败)
游戏后教师质疑:这是为什么呢?
(3)实验2(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录下来。
②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组装作。)
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录下来。
④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
4、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48结论)。
(2)讨论: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优点?各有什么缺点?
怎样使用才能把两种滑轮的优点结合起来既省力又方便?
(3)分组实验:学生组装滑轮组实验。
(用钩码实验时教师 要注意动滑
(4)教师小结:把定滑轮及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滑轮组就可以发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优点。
(学生填写P49结论)
(三)巩固
提问:吊车上都用了哪种滑轮?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车图)
(四)布置作业
观察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2、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
3、通过简单电路的设计和线路连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简单电路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设计电路是难点,实验中的难点是如何正确地连接电路。
三、教学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和交流生活中采用简单电路的实例、
四、教学仪器
天鹅城堡电路模型 学生实验电路元件(包括两节电池、两个单刀开关、一个灯泡和灯座、一个蜂鸣器、六根导线)
五、教学程序设计
1、引入
迪斯尼城堡大家都听说过吧?!它的原型取自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新天鹅城堡,这是新天鹅城堡的模型。这么庞大的建筑,要看管起来相当困难,为此,我们今天就来为新天鹅城堡设计一个报警系统。
2、主要内容:报警电路设计和学生连接实验电路图
例题:设计报警电路
闭合报警系统的开关S时,指示灯亮,报警铃不响;当不速之客进入大门时,报警铃响。
以天鹅城堡报警电路为例,介绍简单电路设计的步骤分为五步:步是分析需要哪些电路元件;第二步是分析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三步是判断开关和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四步是画出电路图,再连接电路图;第五步是对照检查。
在学生画出电路图后,对电路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对称性和对应性为原则,对学生电路图进行优选和评价。还应对例题的设计思路重新梳理,弥补学生设计电路时思维和认识上的不足。
在学生实验前,应先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①这是一个蜂鸣器,红色导线这端是正极;②连线的过程中开关要一直处于断开状态;③接线时,先摆位,再顺次连接;若遇到并联时,先连接其中一条支路;要试触。
在学生实验中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可以让已完成实验的同学去帮助实验未完成的同学完成实验,使学生课堂上的时间能够充分利用。
3、课堂练习:安全带未系提醒电路
45秒的公益广告《Heen can wait, belt up!》讲述了安全带的重要作用,因此,安全带未系提醒电路具有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交通安全法规定,机行驶时,驾驶员必须使用安全带,安全带未系提醒功能电路的原理是:①司机坐在座位上,相当于闭合开关S; ②系好安全带,相当于闭合开关S1; ③当司机坐上座位,若未系好安全带,指示灯亮;若系好安全带,指示灯熄灭。请根据以上要求画出电路图。
六、小结
对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
七、思考题:
车门未关提醒电路
汽车仪表盘上都有一指示灯,用它提醒司机车门是否关好.四个车门中只要一个车门没有关好,该指示灯就会发光,请设计电路图。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工具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二、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改正。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三、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o米(1J=1Nom)
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四、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3、分析实验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提出问题,猜想。在教师的启发下,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
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五、布置作业
估算一下你上楼到教室时,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各小组进行本节课的评估与交流。
课后小结
不论是否考虑机械本身重,使用机械要省力就要多费距离,要省距离就必须费力,要想既省力又省距离是不可能的。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就是功的原理。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学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教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课件版本可能相对比较旧的不要,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static/uploads/yc/20211220/ad902b8dbccbad422cb21068fd49e5c3.jpg"width="484"height="300"/>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学教案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高二年级物理课教学,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析得出,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必修1、2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多。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回顾,重点是与会考知识点的结合。恰当的处理教学内容的深度与难度。以会考要求为准。
二、本学期教材分析
选修3—2分为三章内容,章《电磁感应》,第二章《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第三章《交变电流》,第四章《远距离输电》,第五章《传感器及其应用》。在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比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及其技术应用,了解它与发展以及人类文化的互动作用。通过章《电磁感应》第三章《交变电流》第五章《传感器及其应用》的学习加深对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多样性的认识。本模块中的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的基础,是高中物理核心内容的一部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教学重点为在会考的要求上完成选修3—2的教学。在后半个学期的时间内对高一必修内容进行相应的复习。旨在期未的会考考试中让学生以充足的知识与信心去通过它。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复习手段;
2、仔细研究教学指导意见与会考要求,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的知识点与难度,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3、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
4、认真积极批发作业、试卷等,及时反馈得到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调节教学;
5、尽量多做实验,多让学生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6、认真做好教学分析归纳总结工作,教师间经常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学教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以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为纲,以新编中学物理教材为本,在落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多下功夫。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校备课组为主体,注重研究新教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物理教学质量。以校教科处为指导,团结奋斗,发扬“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精神,认真实施高中新课改、全面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二、具体工作措施
1、一如既往的做好集体备课,继续加强学科周集中教研活动和日常研讨机制。提前思考每周集中备课组活动的议题和内容,并将不同的议题内容分配教师个人,特别要做好集体备课中的说课环节,提前分配任务,说课老师早做准备,提前准备发言提纲,说课完毕,全组认真讨论,根据集体意见认真修改。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各位教师要做好二次备课
2、及时做好每次周考的质量分析,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整改措施。我们年轻教师要多学习,多钻研,多听课,力争在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发挥好教学生力军的作用。使听课、评课常态化。
3、为了达成目标和,本学期要真正做到降低难度,减少内容,加强训练,反复记忆,尤其在课堂上,要真正落实先学后教、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提高课和作业的效率。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继续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方法,坚定不移地推行“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紧紧围绕教育教学目标,
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注重打牢学习的基础,突出学习主动性要求,规范学习行为和习惯,坚持教学班区分层次教学、分类重点指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深入教室,深入学生,增加亲和力,多找学生谈心,从多方面给学生以鼓励和帮助。规范作业要求,提高作业质量。统一、精选作业内容,严格控制作业量,并做到分不同层次教学班提出不同要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学教案篇3#
一、指导思想
新的学年我们要积极学习中华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认识物理课程的性质,领会物理课程基本理念,了解物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学习物理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使我们的物理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具体化。认真学习新的物理教学大纲,明确必修物理课和选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现行使用的教材做好调整。学习有关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理论和经验,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校、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育教学与目标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积极努力改进教研活动的形式,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做到教材教法专题化,教研活动课题化,青年教师规范化。教材教法专题化是通过每一次活动解决几个问题,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得到提高;教研活动课题化是通过校本教研的形式对具体课题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的过程,使我们从经验型教师项研究型教师转化;青年教师规范化是对刚开始参加高中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的研究,请经验丰富的教师传经送道,尽快地适应高中教学要求和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学要求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调整意见、体会教材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了解不同学生的主要学习障碍,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方案。要特别注意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要认识到学生能力培养与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有极大的相关性。
2、要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对课堂例题与习题要精心筛选,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少、求活,强调例题与习题的教育教学因素,强调理解与运用。
3、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4、高考改革在联系实际、能力立意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同时高考的改革也对高中物理会考提出新的要求,市教委对高中物理会考工作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改革,广大教师要在搞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注意学习和研究,努力使教学工作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
5、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出路在于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高二物理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处理好如下三个关系:
(1)知识和能力的关系:高中物理教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二者密不可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物理学科要培养的要有:观察和实验能力;抽象和概括、推理和判断、分析和综合等思维能力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内,是物理学科要培养的重要能力。高二物理比起高一物理,学习内容更为抽象,近代物理部分更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关系:物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培养和提高实验能力也是物理学科本身的教学要求和任务。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以电磁学为主,这一部分本身也需要加强实验教学。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也是物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这一特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
(3)会考与高考的关系:高二年级是高中阶段承上启下的年级,高二年级末要进行高中毕业会考,按照要求应于会考之后进行文理分班,进入高三年级的学习。但实际上高二学生中已有很多人明确了学文或学理的意向,甚至有的学校在高二年级就开始文理分科教学。由于所有高中学生都必须通过会考,这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标准,因此即使是学文科的学生也不能放松物理的学习,对于学习理科的学生更要考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所以在高二的教学中要为高三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共20周,实际安排授课时间17周,按每周4课时计算,共68课时。期中练习安排在第11周,期末练习安排在第21周。建议各章的教学周数为:
第十六章电磁感应重点章节3、5周(其中复习1、5周)
第十七章交变电流2周
第十八章电磁场和电磁波1、5周
复习电磁场总复习1周
期中复习、练习1周
第十九章光的传播1、5周
第二十章光的波动性1、2周
第二十一章量子初步1周
学生实验1周
期末复习、练习2周。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学教案篇4#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教务处的教育方针全面开展物理教学,开展素质教育,根据学生现状不断改进基础知识、基础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大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学生可以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老师课后布置的习题,也可以在其他参考书中做一些习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热爱,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
针对这个档次的整体成绩,重点是打好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1、精致简洁
A、阐述:首先,概念的介绍和解释一定要清晰。为此,我们应该反复强调关键内容,用更多的例子介绍和理解关键概念,结合情况进行教学,这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其次,要把握进度,不能急功近利,尤其是在难教的情况下。b,简洁:这学期练习题肯定很多。如何高效地获得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尤其是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作业和课堂练习都是打算在上层的基础上进行分类,这样就有了纵向和横向。
2、及时反馈
这学期课内和课后应该有比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在课堂上,作业有问题的同学要和他们交流,了解问题,以便及时改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经常交流。
四、教材分析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改变了原有的物理课程模式,高一学习了《必修物理1》和《必修物理2》两本教材,主要在于基础学习。现在是高二,文理选修模块不一样。文科选修模块是物理1—1,主要研究基础内容的理解。对于理科3门选修课的物理系列,本系列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对这门知识及其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在物理选修3—1的整本书里,主要研究的是电学和磁学,在整个物理中可以说是比较难的,而且和必修模块里的内容联系紧密。选修3—2深化选修3—1,电与磁相连形成电磁学,再深化电流。
翔宇中学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基础较好,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较,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所以一方面要充分了解他们,多和他们交流,给他们信心,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抓住课堂的主体地位,注重技能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以后的考试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学教案篇5#
一、仔细分析学生的情况
物理是理科生的必修课,大部分理科生知识不够,尤其是基础知识。经过高中一年的学习和训练,物理情景和物理模型的建立有待加强,知识点的连贯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分析物理过程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和提高。
二、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教学任务
这学期理工科的科目是选修课3—1和3—2,包括静电场、恒流、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传感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该认真组织教学,从课堂上要求效率和质量。
在知识方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物理思想;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
情感态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问题解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在考试中稳步提高学生成绩。
三、主要工作
1、做好思想工作,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因为物理理解能力强,中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害怕。因此,他们经常在课堂上介绍学习方法,为学生做思想工作,使学生对物理有深刻的理解,掌握学习物理的规律和方法。
2、讲求质量,提高能力,从教学角度扎实做好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新《物理课程改革标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交流经验,将理论学习成果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3、仔细研究教学大纲,明确本学期的教学要求。我既然教一个实验班和一个普通班,就要注意让每个班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侧重点,进一步做好不同层次的教学。做好每次课后的反思。
4、每个班的工作量要适中,可以及时纠正,反馈。学生的作业要整批改,这样才能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
5、利用自习课等时间段,加强对学生的,不仅是率,还有全体员工的平均分。
##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三篇
知识目标
1. 知道长度的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 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 知道什么是误,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和错误.
能力目标
1. 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 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标
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
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
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
关于误的教学,讲清误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
教学设计示例
节 长度测量 误
【课题】
长度的测量 误
【重点难点分析】
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
【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入新课
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 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
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
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 新授课: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
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
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
4, 新授课:误
对于"误"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误是怎么产生的;误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
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所以误是不能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异叫误.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
【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指导】
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
2、不同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
3、长度的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
【评价】
1、资料来源的丰富程度
2、内容的祥实程度
3、资料本身的丰富程度
八年级物理《实验用刻度测长度》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 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能力目标:
1, 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应用能力:解决实验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
情感目标:
1, 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德.
2, 良好的实验习惯.
3, 记录数据要如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材分析
学生要先观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应当让学生养成好的测量习惯,使用测量仪器前应当观察清楚.教材对减小误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没有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时,只注意要在记录结果时,估计一位,并注明单位.
测量细铜丝时,要强调紧密缠绕,测量的长度值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测量硬的直径时,要求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
主要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并强调实验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
教法建议
本节为学生次动手实验的课程,应当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做实验一般应注意的问题,养成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记录结果时,应当尊重实际,不能随便改动数据,对于结果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节 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
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
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
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分析
一,机械运动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参照物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
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光学内容的一课时教学设计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特点、地位及作用:
本课的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第四章光现象,节光的直线传播。
物理课程标准把光学的内容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重要内容。《光的直线传播》是本册教材第四章光现象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对光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光学的基础知识即光的直线传播,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的兴趣,为光学的两大重点内容“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关源和人造光源两类;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法: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难点: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猜想、探究的过程,总结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镭射笔、滴少许牛奶的水、空气清新剂、果冻、蜡烛、白纸等。
二、教学方法:
教法:考虑到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接触物理学的八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所以在教学中,我给他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要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究,从探究中总结物理规律。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实验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
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融观察、作、合作、交流等方法为一体,我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设计情境:投影几组调兵山美丽景色的,我们能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从而引出光现象的教学。
学生欣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介绍光源的概念,学生把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学生列举生活中能发光的物体,排除疑义,并把它们分分类。投影几种天然光源的(出示幻灯片)。
问:教室的屏幕是不是光源?谁是光源?投影仪发出的光是沿什么路径传到屏幕上的?
出示几张光沿直线传播的,请同学们猜想光是怎么样传播的?
学生思考,观察,说出自己的猜想。
问: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吗?
学生举例,想办法如何能看到光的径迹。
演示:让光照到墙上,看到一个亮点,看不到光的传播径迹,向光照射的方向喷水雾。
问:光在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吗?
出示探究过程:
1、让光从直吸管的一端射入,观察另一端白纸上的现象,让光从弯吸管的一端射入,观察另一端白纸上的现象。
2、让光射入滴有少量牛奶的水中,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3、让光射入果冻中,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提出疑问: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出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现象。播放视频:光在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学生观察和视频,描述现象,总结光沿直线传播要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问:如何把光的传播径迹在纸上画来呢?例如画一太阳光芒四射,让学生试着画。引出光线的概念。
播放视频:手影表演。问:你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动画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
观看,思考,解释影子的形成原因。讨论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生活中还有更意想不到的现象,出示小孔成像器材,让学生猜想白纸上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出示树荫下的光斑,问是什么形状?是谁的像?学生区分影子和小孔成的像。
学生分组作,描述现象,并用画图的方法解释小孔成像现象。
介绍激光准直,播放动画。
讲台上放置点亮的蜡烛,每个学生两只手各拿一张带有小孔的纸,让眼睛通过小孔观察光源,在什么情况下,你能通过小孔看到蜡烛的烛焰?
学生作并回答:当眼睛、小孔、烛焰在一条直线上时。
问:由此,你会联想到哪些生活中的情景呢?学生列举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问:下雨天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发生,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出示表格和数据。
学生分析光速大于声速,学生阅读教材,填表。
(三)归纳概括
让学生进行总结,互相补充,完善知识体系。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印象。
(四)巩固应用
投影出示,学生思考,回答
(五)拓展延伸
如果没有了光,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光不再沿直线传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展开想像,深化理解。
(六)板书设计:
第四章节光的直线传播
天然 条件
现象
光源 直线传播 应用
人造 光速
四、教学反思
在《光的直线传播》一节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成功的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1、在以往的对本节的教学中,常常只是简单介绍或略做演示了事。但在本节的教学中,我改变了旧的教学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脑设计,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光的传播特点。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将对学生今后的实验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学生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在思考之后,自己选取仪器,设计实验,并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说明只要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起他们的创新潜力。
初二物理新人教版上册教案
初二上学期的物理主要学习什么内容?学生次接触物理课程,教师应该如何设计教案才能轻松容易让同学们明白物理这门课程?下面来看看我整理的初二物理新人教版上册教案,希望对您有用。
初二物理新人教版上册教案课时 一、 学情分析
1.识与技能:(1).学生对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没有明确的认识,有待于使他们有初步的认识,有待于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学生对机械运动、声和光、物态变化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对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不清楚。
(3).学生对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不是很清楚,对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含义没有认识。(4).具有实验作积极性,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能力有待于培养,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的方法不够规范。(5).对记录实验数据,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简单的实验报告的写法,以及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的能力有待于培养。
2.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过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够在观察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3)学生对拟定探究、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还没有经历。
(4)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对自然界有好奇心,有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愿望。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活动。(3)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布于众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4)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识。
二、 分层教育方案
1.优生优教方案:根据调查分析,本届学生中有一些上理科成绩较好,学习兴趣较高,动手动脑能力强。所以我们对这些学生重点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成立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一个,让他们发挥特长,发展智力,具体措如下:(1)分层教学,因才施教,发挥他们带头作用。(2)组成课外科技小组,按活动。(3)充分调动积极性,重点进行小探究小制作活动。
2.学困生提高方案:根据了解,有一些学生各科学习成绩都不好,成了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以要起家一步认真分析出现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帮扶方案,组成学习小组,采取优生带动学困生的方法共同进步。具体措施如下:(1)课堂上要把他们做为重点对象照顾。(2)“一帮一”活动。(3)及时总结,改进方案,不断提高。
3.待努力生转化方案:根据分层教学方案,做好待努力生的思想工作,耐心细帮助他们,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他们的优点,以优点促进步,使他们得到成功的喜悦,不进步。具体措施:(1)对他们分别谈话,做好思想工作,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2)要不断发现他们进步的地方,及表扬。(3)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调节作用。
三、 教学
1.现状分析:由于八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对许多物理现象理解区分不清,要有耐心的指导解释。
2.教材分析、知识结构:章 机械运动;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四章 光现象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3.教学目标:(1)认真研究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恰当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法中。(2)认真分析学生状况,确定出优生与待努力生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3)充分发挥课堂效率,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4)重点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学生自主探究的训练。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5)及时进行单元检测,认真总结,认真反思,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6)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四、课时安排
周 章节 内容 课时安排
第1周 序言 科学之旅 1课时
第2-3周 第1章 机械运动 7课时
第4-5周 第2章 声现象 6课时
第6-7周 第3章 物态变化 6课时
第8周 第1-3章 复习 3课时
第9周 半期检测
第10-12周 第4章 光现象 8课时
第13-14周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8课时 第15-16周 第6章 质量与密度 5课时
第17周 第1-6章 期末复习
第18周 期末统考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科书
初二物理新人教版上册教案第二课时 板书:
科学之旅(序)
1、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
2、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3、怎样学好物理?
(1)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
注:注重观察与实验,勤于思考,注意理解
单元整体说明
章 机械运动
知识结构: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会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会选择参照物,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会求平均速度。
3、知道长度单位并会换算,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知道时间单位,并会换算,会用停表测量时间,知道误的概念、产生原因和减小误的办法。知道误不是错误。
重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参照物的选取,速度概念、公式的理解和运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难点:参照物,速度计算,长度测量,误减小方法。
课时安排:本章共4节,安排7课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