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心得体会笔记怎么写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跟师笔记240篇中医(跟师笔记中医妇科)
跟师笔记240篇中医(跟师笔记中医妇科)
1、中医的传承,古时师传徒,父传子,还有一些传承的注意事项,古时的衣钵传承都是有很多要求的,不外传,必须拜师等。
2、现代的师承文化,包括学校的师承等等。
3、结合实际,具体分析一下中医的传承,可以写一些自己的感悟与感想。
中医师承笔记怎么写?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中医的传承,古时师传徒,父传子,还有一些传承的注意事项,古时的衣钵传承都是有很多要求的,不外传,必须拜师等。
2、现代的师承文化,包括学校的师承等等。
3、结合实际,具体分析一下中医的传承,可以写一些自己的感悟与感想。
中医自学笔记(一)
一、李东垣补中益气汤
《李东垣医方精要》一书中 ,补中益气汤的原方歌如下: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我有感于中方之难背,将上述方歌修改为:
补中益气柴升芪,参草白术归陈皮。
虚劳内伤功独擅,阳虚外感服之宜。
句注释:柴,柴胡;升,升麻。柴胡、升麻皆属“辛凉解表”,李东垣用以升举阳气者也。芪,黄芪,其功效为“补气升阳,益胃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在本方中,三均用以升举阳气,故尽量归纳在一句内,以便于记忆。
第二句注释:参,参(或人参);草,甘草。人参、甘草、白术,即合剂局方“四君子汤”之三君子也,结补气者也,故尽量把他们归纳在一起。当归补血,陈皮理气,也归纳在第二句。
本人解说:《李东垣医方精要》一书中之“方论”有“本方所治证属中气不足,气虚发热或中气下陷。治宜益气升阳,调理脾胃。”本人的理解及解说如下:所谓“中气”,“清阳”等等皆阳气之同意词,在中焦腑谓之“中气”或“宗气“,在头部谓之“清阳”,在血谓之“血之帅“或”血气。从物质上将,阳气仍是 “五谷精微” ,是维持生命的原材料。然而,这些五谷精微一旦被人体利用就变成了废料,变成了“浊气”,这些“浊气”需要适当的机制排除。因此,“升清降浊”是人的生命的基本循环之一。升清者,将“五谷精微”等阳气之载体运送到每一个部位、每一个腑,每一个细胞也。降浊者,将作为生命代谢产物的废料“浊气”以适当的机制排除,特别之以二便之渠道排除。当然,中医也注意到了通过肺的功能,所以有“宣肺”之说;又注意到了“汗解”的排毒功能,所以有“解表”之说。至于李东垣本方,主要用了升阳和补气二类,另各加一种补血和理气,其意在于补充中气,并升举之以抵御外感也。或问,既然认为阳气载体仍是“五谷精微”,吃饭就行了,何用 参术苓草 等哉?答曰:参术草等之“补气”实际上主要在于“助运化”,是帮助人体将“五谷精微”运送到人体各处,当然也是帮助人体将用以治疗的物成分运送到人体各处,也是最次要的功能才是补充作为阳气载体之一部分之特殊物质。或问:既已补气,何又用“升阳”哉?答曰:补气虽能补中气,助运化,但其功能总是有限的,不是的。而解表有汗解之功,所以有帮助物被运送到皮肤及四肢等心远端之功,所以,加用解表,可助阳气之达表;反过来,参术草等补气又加强解表之达表也,是相须为用,相得益彰也。
一位中师的课堂笔记:调理脾胃很简单,健脾方子大全|补充篇
前几天整理了一些健脾方子,深受大家的喜爱,截止到开始撰写这篇内容,已有1430的收藏量,由此看来大家对如何调理脾胃很感兴趣。
当然脾胃的 健康 对人体非常重要,脾胃不好的人,基本上体弱多病。
大家好,我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蔡华兵师,希望大家喜欢我分享的内容,对中和 养生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 关注我 ,我们一起学习和探讨有趣的中知识。品使用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咨询我,我会为大家解答。
上一篇《一位中师的课堂笔记:治疗脾虚的中方子大全,默默收藏备用》,经过大家的补充和我自己的再次整理,发现遗漏了几个很常用的重要方子,现加以补充。如果大家阅读后发现还有可以补充的方子,请留言分享出来,非常感谢!
中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饮食中营养的吸收,有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
可偏偏很多人的脾胃都不是很好,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的这篇内容阐述了湿气重与脾虚的关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打开阅读:《湿气重、脾虚?中师教您熬粥、煲汤放这几样东西,轻松健脾祛湿》。
对补脾方子补充如下:
组成:人参 干姜 炙甘草 白术
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脘腹疼痛,喜温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或阳虚失血;或小儿慢惊;或病后喜唾涎沫,或霍乱吐泻,以及胸痹等中焦虚寒所致者。
理中丸为温补方剂,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寒,运化失司所致之证。除见吐、利、冷、痛之主症外,应以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细为证治要点。
组成:人参 白术 干姜 炮 炙甘草 黑附子
功用: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风冷相乘,脘腹疼痛,霍乱吐利转筋等。
附子理中丸比理中丸多了一味大辛大热的附子,其温中散寒之力更强,且能温肾,故用于脾胃阳虚之重证,或脾肾虚寒者。
组成:桂枝 炙甘草 白术 人参 干姜
功用:温里解表,益气健脾。
主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
桂枝人参汤温阳益气,表里同治,用于脾胃虚寒而兼外感表证者。
组成:白芍 桂枝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饴糖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里急证。腹中时痛,喜温欲按,舌淡苔白,脉细弦;或虚劳而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
小建中汤以温中补虚缓急为主,并可调和阴阳,柔肝理脾。阴虚火旺者忌用;呕吐者不宜用;吐蛔者、中满者不可用。
组成:白术 炒 木香 黄连 甘草 茯苓 人参 神曲 炒 陈皮 砂仁 麦芽 炒 山楂 山 肉豆蔻 去油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脾虚停食证。食少难消,腕腹痞闷,溏薄,苔腻微黄,脉象虚弱。
健脾丸健脾居多,侧重于补,重在健脾消食,适用于脾虚食积,兼有湿热之证。
组成:神曲 炒 黄连 肉豆蔻 面裹煨 使君子 麦芽 炒 槟榔 木香 猪胆汁
功用:健脾消食,清热驱虫。
主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面黄体瘦,肚腹胀满,发热口臭,溏薄,以及虫积腹痛。
肥儿丸所治小儿疳积为饮食不节,食滞脾胃,郁久化热,湿热生虫所致。脾虚失运,故面黄体瘦,溏薄;食积化热,故发热口臭;虫积食滞,气机失畅,则肚腹胀满。
组成: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 炮 阿胶 黄芩 灶心黄土
功用: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阳虚便血。下血,先便后血,或吐血、衄血,及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者。
黄土汤所治的各种出血证,都因脾阳不足所致。脾主统血,脾阳不足,失去统摄之权,则血从上溢而吐衄,下走而便血、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症,皆为脾气虚寒及阴血不足之象。治当标本兼顾。
组成:茯苓 白芍 白术 附子 炮 生姜
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脉沉。
真武汤为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的主要方剂。肾阳虚则不能化气行水,脾阳虚则不能运化水湿,以致水湿内停。水湿外溢肌肤,则四肢沉重疼痛,甚则水肿;聚而不行,则不利;肠间,则腹痛下利;上逆肺胃,则或咳或呕;水气凌心,则心悸;清阳不升,则头眩。
组成:厚朴 姜制,炒 白术 木瓜 木香 草果仁 大腹子 附子 炮 茯苓 干姜 炮 炙甘草
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阳虚水肿。身半一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溏薄,舌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者。
实脾散助阳散寒之力强,且能行气化滞,故主阳虚水肿,兼有胸腹胀满者。
组成:白术 土炒 山 炒 人参 白芍 酒炒 车前子 酒炒 苍术 制 甘草 陈皮 黑芥穗 柴胡
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带下色白,清稀如涕,肢体倦怠,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完带汤为治疗白带的主要方剂,其病乃由肝脾不和,带脉失约,湿浊所致。本方寓补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内,培土抑木,祛湿化浊,使脾气健旺,肝气条达,清阳得升,湿浊得化,则带下自止。
组成:人参 当归 白术 肉豆蔻 煨 肉桂 炙甘草 白芍 木香 柯子 壳 蜜制
功用:涩肠止泻,温中补脾。
主治:久泻久痢。泻痢无度,滑脱不禁,甚至脱肛坠下,脐腹疼痛,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迟细。
真人养汤为脾肾虚寒,久泻久痢者设。素体脾胃虚寒,不能腐熟水谷,或因久泻久痢,积滞虽去,脾胃损伤,关门不固,以致泻痢无度,滑脱不禁;脾虚中气不足,故脱肛坠下,不思饮食;脾肾虚寒,故脐腹冷痛。
组成:肉豆蔻 补骨脂 五味子 吴茱萸 生姜 大枣
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肾泄。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腹痛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四神丸温肾为主,兼以暖脾涩肠,主治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所致的肾泄。
组成:大黄 当归 干姜 附子 人参 芒硝 甘草
功用: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主治:寒积腹痛。便秘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欠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温脾汤治疗脾阳不足,寒积中阻。寒实冷积阻于肠间,阳气失运,则便秘腹痛,绕脐不止;脾阳不足,不能布达四肢,则手足欠温,脉沉弦。此时单用攻下,毕更强中阳;纯用温补,则寒积难去。惟攻逐寒积与温补脾阳并用,方为两全。
组成:白术 茯神 黄芪 龙眼肉 酸枣仁 炒 人参 木香 炙甘草 当归 远志 生姜 大枣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少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者。
归脾汤,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二是气血并补,但重于补气,意在生血。
这些补脾的方子,建议收藏、转发,用时好找。
您还知道哪些治脾虚的方子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给大家。
记得长按点赞[赞]触发超级赞支持一下,您的点赞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谢谢[比心]! # 健康 明星#
附:《一位中师的课堂笔记:补肾方子大全,滋肾阴和壮肾阳必须要区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