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典游戏 >

分数的意义教案_苏教版六上百分数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6.百分数联想风暴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之后,并在已有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人教版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分数的意义教案_苏教版六上百分数的意义教案分数的意义教案_苏教版六上百分数的意义教案


分数的意义教案_苏教版六上百分数的意义教案


分数的意义教案_苏教版六上百分数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一、 教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本课时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通过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活动,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体会举具体事例、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感受抽象、推理的基本数学思想。

3.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我确定本目标的依据有三点: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指出学生要“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的依据,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

作为旧课新上,如何让学生在重新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活动任然保持浓厚兴趣,从探究活动中得到新的发展,上出数学味,上出新意,我在思考。本节课常规的是创设情境,在情景中提炼出等式,最终形成性质。因此在教学时,我没有从具体的情境入手,而是从思考一连串的问题开始,通过实验、猜想、验证、结论,从等式的验证上升到规律的发现和归纳,经历定律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累数学经验、渗透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

据此,

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确定: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教法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关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认知水平,发挥组织者、者、合作者的作用。本节课我综合采用了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组织学生经历实验、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观察发现法、动手作法、举例验证法,学生静心倾听、认真作、积极思考、大胆表达,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说教学过程

本着让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有所得”的理念,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结合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情特点3、计算(做一做第2题),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1. 联系旧知,质疑引思。 2.自主作,验证猜想 3.知识应用,巩固提高4.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环节一:联系旧知,质疑引思。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思考这样一连串的问题,目的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迅速地点燃孩子们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为主动探究新知识积聚动力。

环节二:作体验,概括规律

1.观察发现,提出猜想。

通过找与1/2相等的分数,思考证明方法,观察等式,发现规律,于是提出猜想

2.举例作,验证猜想。

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的过程”。本节课验证环节,将“分子分母怎样变才使得分数的大小不变”设定为研究的关键点,然后围绕这一关键点让学生展开了作、感悟、分析、推理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学生通过比较全面的大量的例子来验证结论,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的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让学生试着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体验如何运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迁移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好学善思的良好品质。

3.概括性质,深化理解

通过观察算式,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

4.运用规律,完成例2

尝试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环节三:知识应用,巩固提高

环节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通过回顾,梳理所学的知识,提炼数学方法,联系新旧知识,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

有人说的好,教育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知道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恳切的希望各位能给予我更多的宝贵建议,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一定收获更多,成长更快。

人教版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对于以后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反思本节课,我认为以下几点做得较成功:

(1)新课的引入新颖,一上课,先听一段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并立即被吸引。思考故事当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兴趣浓厚。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新课的教学扎实,重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通过学生一系列的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深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环环紧扣的提问以及学生逐步展开的充分的讨论,帮助学生一步步得出结论。

(2)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力求让学生主动探索,逐步获取。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通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练习形(一)、自学反馈式多样,有层次,有梯度,目的性、针对性较强,达到了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激发兴趣、发展思维的目的。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也很多:

首先,在折纸交流环节学生们参与率并不高,好多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普遍是无从下手,在交流时也不主动,很多学生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

其次,在形成性质过程中,对分数基本性质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等进行了整合,只有部分学生了解,没有深入到全班。

《分一分》经典教案

(2)又设计了一道小猴分瓜的小故事,这是一道趣味思考题。三个同样大的西瓜,逐个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让学生比较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大小,设问谁吃的多?为什么?这道题的练习目的,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融合贯通,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具有一定的作用。为建立分数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概念埋下了伏笔,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全课小结。

《分一分》经典教案 篇1 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4-66页“分一分(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能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自主探索精神,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

四、教学准备:

水彩笔、直尺、正方形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想和大家玩一个“拍手”的小游戏(1)你明白第二种解法的意思吗?,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我出几个手指,你们就拍几下。

师:来点难的,行吗?

生:行。

师:老师手里有4个桔子,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你用拍手的方法表示出每人分得的个数。(师出示桔子)

师:老师手里有2个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边玩师边演示。) 师:老师手里只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学生都在迟疑,不知该怎么拍手)

师:为什么不拍手呢?(每人只有半个,不会拍。)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分一分。板书课题:《分一分》

师:是啊,每人只有半个,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半个呢?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一半也可以用1/2来表示)

(二)动手作,探究新知

1.借助形象,感知1/2,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生迟疑)

师:现在,请大家跟老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开。

(师课件演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

师:我们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两份。

课件闪烁其中的一半。

师:它是其中的几份?

生:一份

师边说边演示在课件中出示“1/2”:平均分(/),两份(2),它是其中的一份(1),这就是二分之一。

生读二分之一。

师:这一份是苹果的二分之一,那另一份呢?

生:也是二分之一。

师:谁能完整地把1/2表示的意思说一遍。(生说师大屏幕出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它的1/2。)

生代表说,同桌互说。

师:那这能用1/2来表示吗?为什么?(幻灯片演示没有平均分,指名学生说,重点强调“平均分”)

2、动手作,深化认识1/2,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如果用长方形的纸代替苹果,你能折出它的1/2吗?拿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

(生折一折,涂一涂,交流多种方法。师投影仪展示。)

3. 动手作,认识几分之几,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分别涂其中的1份、2份、3份、4份,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表示?(学生分组完成,集体交流、汇报。)

师:你还能用老师为你准备的纸创造出那些分数?

(学生动手师出示5个、3个手指,生整齐、准确地击掌表示。作,师展示。)

4..归纳认识,学写分数

(1)师:像1/2、1/4、2/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板书)

师:它们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呢?(学生说,大屏幕出示: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就叫分数。)

(2)师:认识了那么多分数,我们也来写写。

师:那请大家拿起小手和张老师一起来写。

师写1/2。(边说意义边写。)

师:会读吗?

生:会。(1/2 读作:二分之一)

师:那谁认识它各部分的名称。

生:中间短横是——?(分数线 板书)表示平均分

生:2是——?(分母)分母是2表示平均分成几份?(2份)

生:1是——?(分子)分子是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师:谁来说一说分数怎么写?怎么读?(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写分子。读时从下往上读。)

5、巩固训练

1、完成课本54页的说一说。(师大屏幕出示,指名说一说理由。)

2、完成练一练上的习题。(学生完成,集体订正。)

(三)拓展延伸,运用新知

你们真聪明,今天,老师还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画,想看吗? 1.下面的画面会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抢答)

图:法国国旗(1/3) 五角星 (1/5) 巧克力(1/8)

2.师:我们班级后面出了漂亮的黑板报,老师这里也有一份板报设计,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这里藏着几个分数哦!我们找找看

《科学天地》、《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生:《艺术园地》占黑板报版面的1/4

师:版面不是分成了三份吗?

生:把《科学天地》再分,黑板版面就平均分成了四份。

(四)学习小结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那什么叫分数?今天回去后,在我们身边找一找它的身影。

六、板书设计

分一分(一)

像1/2、1/4、2/4、3/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1——分子

/——分数线 读作:二分之一

2——分母

《分一分》经典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作,初步理解分数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举小棒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感受学数学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表示简单的分数。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每生一张长方形纸,每两生一捆12根的小棒。

一、 创设情境

1、游戏:看谁好眼力?(老师快速伸出手指,学生说出是几?3个、2个、5个)

2、情境:听问题,用手指出示。

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此时,学生会出现复杂的表情、多样的手势。)

3、点名:(1)你为什么不伸手指?(2)你为什么这样表示?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学数学。这节课创设这样一个有趣的举手指情境,通过师举生说、师说生举,不但可以一下子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在不经意间把学生引入思考和创造状态:半个苹果怎样用手势表示呢?学生经过瞬间的皱紧眉头的思考之后,会出现多样的有趣的表示半个苹果的手势。这为下一步用什么样的一个数来表示一半作好了铺垫。

二、思考交流

1、思考:能否用其它的方式来表示一半呢?(提示:比如说画图来表示,或者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还可以创造一个数来表示。)

2、动笔试一试。

设计意图:当学生都明白用手指表示一半不太容易的时候,提问你能否用其它的方式来表示一半呢?这一问,能充分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会发现以前学的数不够用了,怎么办呢?此时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出分数 ,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体会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认识分数

1、从学生的板演中,抓住 , 让这个学生向大家介绍这个数(怎么读、表示什么。学生能介绍多少是多少,剩下的.老师介绍。)

(如果没有学生板演到 ,老师就说自己也找到了一个数,直接板演。)

2、体会的意义

(1)过渡: 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很多事物的一半。比如一张纸的一半。

(2)请同学们折出自己手里那张纸的 。

(3)课件演示,学生对照。

3、学生折一折:你能折出你手里那张纸的1/4吗?

4、交流不同的折法。

5、说一说:其中的2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其中的3份、4份呢?

6、认识 、 老师也来折一折: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其余的2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这几面有几个 ?

7、归纳

(1)都是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分数交朋友。(板书课题:跟分数交朋友)介绍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2)谁来说一说 表示的意义?

四、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的部分。

(注意一图两用,每个图说出涂色部分和空白部份的分数。)

2、判断。

3、按分数涂色。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数学。分数的认识在小学分两个阶段进行。阶段是三年级下册,初步认识分数。第二阶段是五年级上册,再认识分数。所以,在本节课中,不用也没有必要对分数的意义进行明确的表述。淡化定义,强化心象,便成了这种是概念又非概念的数学课所追求的教学境界。所以一定要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开展折一折(纸)、涂一涂(颜色)、举一举(小棒)等丰富的活动,来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与动手中来构建分数,来建立起对分数的数感,来感悟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意义。

五、游戏拓展

游戏:听口令,举小棒

规则:(1)每同桌共12根小棒,听到口令后商量。

(2)老师说:举,其中一人就举起小棒。

依次要求学生举起12根小棒的

设计意图:不直接讲述分子和分母的意义,而是通过这一活动形式,来让学生自然地感悟分子、分母的内涵。同时,通过这一活动形式,来对刚刚认识的分数进行一个拓展,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铺垫。

《分一分》经典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兔子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兔子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6个蘑菇、背景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兔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最矮”。

1、导入:小朋友,看看他们是谁?是小兔一个人吗?还有谁?

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哪个是兔宝宝?为什么?那妈妈呢?

小结:在我们家里,一般情况都是爸爸长得,宝宝长得最矮,妈妈长得矮。

二、创设小兔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区分 “大”、“小”、“最小”。

1、语:小兔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

2、哪只碗给爸爸?什么颜色的?哪只给妈妈?什么颜色的?宝宝呢?

三、情境“分青菜”,体会青菜的大小和三只兔子的关系。

1、今天小兔一家要吃3样早餐。他们会吃些什么呢?请你来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青菜)3、哪棵给兔爸爸吃?为什么?哪棵给兔宝宝吃?为什么?哪棵给兔妈妈?为什么?

小结: 一般情况下,爸爸,胃口也,所以吃得青菜也是的。

四、情境“分胡萝卜”, 感知“粗”、“细”。

1、语:刚才我们把大青菜给了兔爸爸,把小青菜给了妈妈,把最小的青菜给了兔宝宝。现在他们要吃胡萝卜了,胡萝卜都是一样高的,要怎么分呢?为什么?

2、通过肢体语言幼儿感知“粗”、“细”。人是讲胖的,胡萝卜要讲粗。

小结: 兔爸爸胃口,吃的胡萝卜也是最粗的。五、情境“分蘑菇”,幼儿作。

1、明确要求:第三样早餐是什么?(蘑菇)数数有几个?怎么分呢,他们是这么分的:兔爸爸吃得多一点,兔宝宝吃得少一点,兔妈妈吃得不多也不少。

2、幼儿复述要求:他们是怎么分的?

3、幼儿进行作活动。

西教版《真分数和分数》的教案

(题+=算得这么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2=4,分母5不变,就是,那接下来的我们都用这个方法来计算,好吗?)

教学内容:

西教版53~54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三1~10题。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数教学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一个是分数的意义,一个是分数的单位.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学习分数就可以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真分数和分数时,帮助学生从分数意义上理解和掌握新课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分数。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理解真分数和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理解真分数和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教具准备:

课件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分数?

2、说出下列各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包含的分数单位的个数。

3、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填一填。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1)按要求涂色,并说一说把什么看作单位“1”。

(2)观察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3)想一想: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为什么?(比1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小)

(4)明确真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2、教学例2

(1)用分数表示出各图的涂色部分。

(2)观察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

(4)明确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分数。分数大于1或等于1。

1、做一做第1题:根据真分数与分数的意义分辨出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分数?在直线上表示出来。

2、练习十三的第1~3题:完成,集体订正。

3、作业:同(3)全班汇报。步练习十三1-2题,选作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分数,

分数大于或等于1。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完善算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

1、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会进行简单的问题解决;

2、学生参与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全过程,注意结合分数的意义,进行分析。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转换,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N/N的关系

小组合作探究、作法

例题放大图,学生自备彩色笔

一课时

一、复习与导入

1、回顾。

什么叫分数?举例说明。

分数单位是什么?举例说明。

3/4吨的分数单位是()吨,它包含有()个这样的单位。()个1/5米是4/5米;3/4千克是3个()千克。

2、导入

A、计算下列各题的商:

15÷3 24÷6 3÷21

B、口答出商;15÷3=5 ;24÷6=4;3÷21得不到整数的商,也除不尽;如果用循环小数表示循环节的数字也不简单,怎么办呢?引出课题。

二、探究与发现

(一)引进生活情境,激活旧知

1、少先队五年级大队准备在周末举办一联欢会。舞台前面的边长为4米,把它平均分成5份,便于摆花贫。每份的长度会是多少米?

这个问题交给我们班的同学帮助策划解决。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请各组同学把方法和相应的结果都考虑一下。

2、学生小组活动,师巡,了解并采集相关信息。

3、交流汇总。

4÷5=4/5(米)

(二)议一议,进一步发现规律

1、观察书上22页填表

让学生完成,说明发现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同桌互相交流关系

4、练习

(1) 3÷9=()/() 1÷6=()/()

(2)()÷()=4/7 3÷21=()/()

(三)两数间的商的又一种关系。

1、示例3的情境图(放大挂图)

学生观察这幅图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2只兔 ;4只鸡;3只鸭。

根据提供的信息,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当然我们今天主要是考虑商的关系。

学生可能会从量的多少去发现,师注意把重点转移到商的关系方向上来,现进行提取板书:

(1)兔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2÷3=2/3

(2)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4÷3=4/3

还能再提问吗?

学生继续提问

2、分析与感悟

我们可以继续提出很多问题,但仅从以上的各个问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把感觉集中到数量关系上来)

从生的从多交流中取得共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样,都是用除法。

一个数÷另一个数(结果转化为分数形式N/N)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新收获?

概括:关系------几分之几

四、作业

4、5、6、9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二)

1、经历涂色表示一个分数的活动中认识真分数、分数产生的背景,进而认识真、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2、能根据自己对真分数的理解、正确地判断、分数。

3、会在直线上用点表示分数。

真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化成整数

旧知迁移、对比学习

例4图、学生自备水彩笔(蜡笔)

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密切关系,下面请一位同学说说下列各分数的意义,它的分数单位以及它包含几个这样的单位。

3/4 2/5 8/7 3/3 8/4

导入:分数也是一个大家庭,想知道这个家庭,想知道这个家庭成员的情况吗?让我们去看看吧!

二、师生共研、合作探究

1、例4的教学——在涂色在有层次的练习过程中,形成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一是点对点的基础练习,二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活动中发现异

(1)小组且合作,充分交流,进而认识整个分数的概貌。

涂色交流:让学生在黑板上涂色

(2)小组就涂色的作交流自己的感受,集中探讨涂色的发现,即涂色部分出现了哪些情况?

2、认识真分数和分数

(1)、并让学生读书自学

刚才我们在涂色中发现了有的分数的分子<分母,有的分数的分子≥分母,这些分数都很有特色,怎么样概括它们?(不妨先让大家取名),大家都提出自己取的名字,再看看书上是如何取名的。

(2)真分数与分数。

看24页“试一试”,让学生划出。

(3)分析说明理由

A、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一定是比1小的分数。

B、分数就是分子比分母一定会分母小。

C、一个分数它的分子一定不会比分母小。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真分数、分数的特征与意义。

(4)同桌互相描述自己所理解的真分数与分数的数学含义,并举例说明。

三、尝试练习、拓展提高五、课堂检测。

1、把24页1题中的各个分数进行判断分类,并说明自己是如何判断的。 先完成后,再进行交流,交流后学生。

2、探讨怎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学生取得共识: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这个分数实际上整数。(为了验证这一点,让学生通过题3去体会)

3、在直线上用点来表示下面的分数

1/4 1/4 5/4 3/4 4/4 3/2 7/4 8/4

通过描点,你发现了什么?

简评后,师生进入“课堂活动”

4、课堂活动

(1)写一写

分线是7的所有真分数,分子是7的所有分数

说一说:怎么写出来的?是如何想的?

师生共识:分母为7的真分数,其分子取1~6;分母是7的分数,其分母应取1~7,共7个。

(2)议一议

分母是7的分数:

7/7 8/7 9/7 10/7……

分子是7的真分数:

7/8 7/9 7/10 7/11……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五、作业 7、8

真分数、分数

A、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一定是比1小的分数。

B、分数就是分子比分母一定会分母小。

C、一个分数它的分子一定不会比分母小。

分母是7的分数:

7/7 8/7 9/7 10/7……

分子是7的真分数:

7/8 7/9 7/10 7/11……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案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爱学习数学。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一份的数学教案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保障!为此,接下来,我就和大家介绍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探究(四)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知道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3)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百分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分析、综合应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比较,勤于分析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同时结合相关信息对自己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渗透数学应用思想。

【学习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导学过程】

说一说下面分数表示的意义。

(1)一袋米,吃了 。表示( )是( )的 。

(2)一瓶醋重千克。千克表示( )的质量。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点评:通过让学生做这两道题,从中可以看出,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分数可以带单位,也可以不带单位。这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百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而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二、情境导入

1.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图,这是老师昨天在两个服装店里看到的两件羊毛衫,他们的标价基本一样,请你帮老师选一选,如果是你,你会选购哪件羊毛衫呢?为什么呢?你能说说它们具体表示什么意思吗?从这两个数我们可以看出哪件羊毛衫的质量更好一些呢?

2.像50%、75%这样的数我们叫它 数。

3.说说你课前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

我认为 。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出学习的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点评:《2011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本环节教师精心创设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景——“你会选购哪件羊毛衫?”教者不局限于教材的狭小空间,借助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学生充分感受到百分数的存在价值,避免了给学生进行生硬灌输的弊病,让学生在乐于助人的情感驱动下,不知不觉的激发起了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自主探究

探究(一):百分数的意义。

(1)初步感知百分数的意义。

观察课本第77页幅图,在图上找到的百分数有 。

18%表示:小学生近视的人数是全体小学生人数的 。

49%表示:初中生 的人数是 人数的 。

64.2%表示:高中生 的人数是 人数的 。

(2)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观察课本第77页第二幅图,小组讨论:图上的60%、65%表示什么。

60%表示 是 的 。

65%表示 是 的 。

(3)观察课本第77页第三、四幅图,同桌说说图中的98%、50%、1.0%、15%分别表示什么。

(4)小组交流:教材中说“像18%、50%、64.2%……叫做百分数”,由此可见,百分数的分母是什么数?分子又是什么数?为什么把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呢?

我认为 。

(5)把百分数的意义划一划,记一记。

探究(二):写百分数

(1)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 “%”来表示。

百分之八十 写作80%

百分之三十八 写作

百分之一百零四点六 写作

百分之零点零零二 写作

(2)同桌交流:通过刚才写百分数,你觉得写百分数应该注意些什么?

我认为 。

(3)写百分数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的?

师生归纳:写百分数时应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写百分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边的小圆圈不能写成数字0,要写的略小一些。

(2)同桌对照检查完成教材第78页的第1题。

探究(三):读百分数

(1)读出下面的百分数。

21% 读作: ;

33.5% 读作: ;

500%读作: 。

(2)读百分数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的?

师生归纳:通过读这些百分数,我们发现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一样,先读分母,再读分子。百分数只读作“百分之几”,而不读作一百分之几。

(3)同桌对照着读教材78页第2题。

(1)下面的信息中哪个分数能化成百分数,为什么?

①六(1)班的同学中,男同学人数占 ;

②一支铅笔长 米。

我认为 。

(2)小组讨论并完成下表:

意义

单位名称

写法

分数

百分数

(3)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还可表示一个实际数值,因此,分数后面可以带上计量单位名称;百分数却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不带计量单位名称。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百分数又称之为百分比或百分率。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因而教者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课本作用,学生自己能看懂学会的,教师就放手,给学生自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类推,体会“我会学”的愉悦心情。

【点评:《2011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者。”本环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解读生活中的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每个小环节,教师都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自学,不走马观花,并给学生自学的提示,为达成学习目标做好铺垫。另外,教者在设计自主探究内容时,还将一些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容易忽视的地方设计成问题(如百分数读写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等),从而学生更细致深入的研读教材,逐步突破每一个学习目标。】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八第1题。

2、完成练习十八第2题。

4. 1%是最小的百分数吗?是不是的百分数?

5. 今天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认识”我们班所有同学都表现得很好,你能用百分数来表达老师这句话的意思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点评:教者直接采用了教材练习十八中的3道题目,既起到了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教者让学生进行一些针对性五、反馈总结。强的巩固练习,不仅能通过解题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还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达标测评

1. 填空

(1)一袋大米用了40%,表示 占 的40%。

(2)六(1)班本次数学测验及格的占95%,95%读作 。

(3)六(1)班有百分之五十五是男同学,百分之五十五写作 。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有的百分数的分母不是100。 ( )

(2)写百分数就是在原来的分数后面加上百分号“%”。 ( )

(3)百分数后面可以带单位名称,也可以不带单位名称。 ( )

(4)一根绳子长50%米。 ( )

3、把下面这段话的成语用百分数表示在横线上。

王强同学正在表决心:我是百里挑一 的好运动员,大家都觉得我这次十拿九稳 的能拿冠军,我决不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期望,一定要百战百胜 !

4. 今天这节课你有多少收获?请用一个百分数表示你的收获 。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将本节课所学习的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精心设计成不同层次的测评题目,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判断题中更是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通过考查学生易错易漏知识点,强化了学生的正确认识。第3题又将成语知识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体现了《2011新课标》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的相关要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

六、整理归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用什么方法获取的?你认为哪组表现最棒?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想法?还有什么问题?

4. 今天这节课你有多少收获?请用一个百分数表示你的收获。

5.老师送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成功=1%的灵感+99%的勤奋。

【设计意图】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方法。

【评:让学生自己小结,不仅回顾了所学知识,而且总结了探索的过程和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真正做到既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另外,教师让学生“用一个百分数表示你的收获”更是体现了即学即用的精神,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

总评:

本导学案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

教者紧扣《2011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的思想,本节课,教师在一开始就精心创设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景——“你会选购哪件羊毛衫?”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之上,通过与学生和谐有效地互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感悟,成为知识的积极构建者。学生充分感受到百分数的存在价值,避免了给学生进行生硬灌输的弊病,让学生在乐于助人的情感驱动下,不知不觉的激发起了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百分数是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而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又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因为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学好本节知识是本单元的关键。《2011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者。”在本课的设计中,老师都是以一个合作者,倾听者,者的身份出现。教者力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让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组织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领悟,在创新中发展。

三、结合具体情境,突破学习难点

本节课在突破学习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时,教师能够紧扣《2011新课标》“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对象的特征”这一思想理念,学生结合具体的练习题,把区别与联系放到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研究,进一步突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难点得以突破,新知得以深化。

四、富有趣味性

兴趣是的老师。本节课无论是开始时的购买羊毛衫的生活情境,还是同学表决心中的将成语用百分数表示出来,以及用一个百分数表示自己的学习收获、课堂结束送名言等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出了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有趣的。

看了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案的人还看:

1.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案

2.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设计

3.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教学设计

4.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应用教案

5. 六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百分数》教案

6. 六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案范文三篇

反过来看:4/8=4÷2/8÷2=2/4=2÷2/4÷2=1/2

【 #教案# 导语】“分数的简单计算”包括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1减几分之几两部分内容。教材中创设了分西瓜、拿纸片等情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力求让学生通过观察、作等学习方式,理解并概括出分数的简单计算方法。 无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篇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0页l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分数的加减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例3

1减几分之几

有前一节课的基础,这道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完成。

(1)生思考,动手实践;

(2)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把1看作多少来减的?

(3)巩固练习1-4/5 1-2/6 1-7/9(指名让学生板演)

计算并思考,这几道题中的1分别应该看作多少来计算?

2、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还有问题吗?

先让学生完成,然后同桌互评,选加减法题各1——2道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3题(一块巧克力,小东吃了1/8,小红吃了3/8,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1)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有两个问题;

(2)生解答(有困难的学生可借助长方形纸的折画);

(3)集体订正,让学生说出用多少表示这一块巧克力?计算时看作多少来算的?

5、练习第二十三的第四题(一杯果汁,喝了5/6,杯中还有几分之几? )

(1)生读题,弄清题意;

(2)生解答;

(3)集体订正,让学生说出一杯果汁用什么表示?在这里看作几分之几来计算?

6、妈妈买了一些蔬菜回家

卷心菜5/7千克 辣椒2/7千克 萝卜3/7千克 白菜4/7千克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列式解答吗?

二、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简单的的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索,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圆片 长方形、正方形纸片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引入(课件出示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身体都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当你长大的时候,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吗? 出示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

2、 从情境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出示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 解决问题:“躯干和下肢共占身长的几分之几?”学习同分母分数加法。

1、思考、尝试计算

谈话:怎样列式?想一想:怎样计算?

2、组内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手中的折一折、涂一涂,看看3/8+4/8是不是等于7/8,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3、小组选派代表汇报

4、全班交流算法

(1)3/8表示8份中的3份,4/8表示8份中的4份,3加4是7份,8份中的7份就是7/8。

(2)3/8是3个1/8,4/8是4个1/8,3个1/8加4个1/8就是7个1/8,即7/8。

5、小练习(4道同分母分数加法)

6、观察以上4道算式,你有哪些发现?

分母相同——同分母分数

7、对比总结、深化方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二)解决问题:成年人的下身比上身长的部分是身高的几分之几,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

1、4.生活中这么多的百分数,说明了什么?计算

谈话:根据同分母分数加法想一想:同分母分数减法怎样计算?

2、班内交流

3、小结算法: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三)通过刚才的计算,总结如何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三、 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四、全课总结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直观图,从分数的意义上,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方法。

2、在直观计算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分数的含义,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重点、难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一、复习。

1、利用准备的材料,用折一折、分一分、再画一画的方法,表示一个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2、除了刚才的分数,再另外找一个分数。

3、刚才找到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同分母)

二、自主探究。

1、看了图中的分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及时板书)

3、揭题。

4、你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的两个例题。

2、看图列式计算。

3、直接计算。

四、延伸练习。

1、一个人吃了这块蛋糕的,第2个人吃了这块蛋糕的,第3个人能吃多少呢?

2、一个人吃了块蛋糕,第2个人吃了块蛋糕,第3个人能吃多少呢?

3、一个人吃了块蛋糕,第2个人吃了块蛋糕,第3个人能吃多少呢?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后感)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本来是分2课时进行教学的,加法一课,减法一课,因为难度不大,所以我尝试把两课合并成一节课。

四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课本40页第2题。这个环节学生探索出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并采取边学边练的形式,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分数的初步认识”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小节。“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去年以前的老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112——113页,从去年秋天的教材才安排在四年级第七册75-76页,这也是因为认识到分数的理解较抽象的缘故而做的新调整。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阶段,是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学例1——例5借助实物演示(如可能我也准备课件)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的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的基础。教学大纲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老师们常容易忽视这部分内容,认为它太简单,简单是我们对它肤浅的理解,实际上它较难理解。例如有一次在学了这部分内容有一个考试题是这样的,15的三分之二是多少,许多老师认为这是分数乘法,要到六年级才学,实际上这题没有超标,也是考验我们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是不是真正的理解了。如果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做出这题是非常容易的。所以我们要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能停留在一个表面现象上,而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节课教学目的如下:

(1)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演示、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优势,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教学中要使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时,形成感知的概念,充分发挥表象在认识分数概念中的桥梁作用。

教学难点: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

二、说说这节课的教法:

分层递进,由扶到放。是我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根据直观性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练习内容自制教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动手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认识几分之一。积极贯彻启发性原则,运用讲授法,在课堂上,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完成5个例题的教学。本节课的五个例题运用不同的方式处理,达到的教学效果。

三、说说对学法的指导

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共有5道例题。根据学生指导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例1时,首先学生观看演示,从日常生活实例入手,初步认识二分之一,接着扶着学生认识三分之一,再认识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十分之一。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其学生的“学”,体现在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学习中多次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营造出互动教学的气氛。

四、说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设计三个环节进行。

(一)引入:

运用教具,以旧引新。一节新课,往往是从旧知识引入,关键是要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口头回答把4个饼和2个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把4个饼、两个饼“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饼分成两份,观察1个饼切成2份后,重叠比较大小一样。这每一份生活中叫“半个”,“半个”饼是多少能用整数表示吗?由此引入新课。

(二)授课

(1)运用演示,初步认识概念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讲解例1时,再次演示平均分一个饼。学生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图中几份数和一份数的含义。这时教师指出这半个饼是一个饼的二分之一,学生在不同形状低上对折一次,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的作练习。接着演示,把它平均分割成三份比较大小后还原,认识三分之一。学生通过对概念直观形象的认识后,很快明白了几分之一的含义。接着再教学分数的读、写法。

(2)实际作,促进内化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对例3四分之一的认识是这样做的。先确定作要求,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然后学生作。由于实践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把学生的认识推向深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出现了三种类型正确折法,

又请学生观察教师的另一种折法,并提问:所表示的部分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吗?

这时不失时机的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为什么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呢?学生按老师设计的目的说出:因为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如果分成四分的大小不相等呢?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教学例四、例五时,学生观察,自学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的念义,随机提出问题,问题的设计分层递进,随例题发展,突出重点。

(二)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活动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练习的形式要有变化,使学生在练习中保持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让学生做题时都要动脑想一想。三是面向全体学生,练习要有“弹性”,保证全班每个同学都有较多的参与机会。

(1)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设计了一组基本练习,主要让学生随机分析正误并说出为什么,教材中“做一做”和练习中的习题,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难、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两点。

(1)图文并茂,(2)把2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了多少块饼?条理清楚,层次明确。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 生活还有哪些事物能用分数来表示_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长方形平均分成8份的纸、长方形巧克力和教学过程:实物。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上:《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事物》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上:《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事物》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2-10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求百分比并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扇形统计图,能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相关的简单数据。 3、化验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性,激发制作扇形...·让宝宝多接触生活里的事物 冀教版五年级下:进一步认识负数,用负数表示熟悉的事物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例,经历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简单事物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负数,初步体会用正、负数可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并会运用。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正、负数表示事物在现实生活...·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总复习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总复习 教学内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巩固理解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 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生活中...·第八单元1、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第八单元1、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萄?谌?六年级数学上册第94-96页例1、例2及 试一试 、 练一练 和练习十八的第1、2、3题。匪悼胃

(3)想一想: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作,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几何直观,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板书这些分数。

2.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里分别包含几个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由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分数的知识引入新课,不仅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而且由问题引发学生猜测推想,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动手作,探索交流

1.提出问题

(1)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图。

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

(2)从上面的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1张,弟弟吃了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2张)

(3)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

问题3: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

……

2.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1)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第1个问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同桌讨论: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1)我们小组讨论后发现了这样一些数学信息:王惠吃了一个桔子的2/9,李丹阳吃了一个桔子的3/9。 第5张+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6张等于多少?

(3)作验证。

如果出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9张这种,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不同的吗?

如果出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11张这种,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集体验证:

(预设)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

方法2: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13张是2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14张,2个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15张加1个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16张是3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17张,也就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18张……

(4)辨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25张+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26张的结果为什么不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27张?

【设计意图】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时出现了两种思路,种思路停留在直观感知层面,第二种思路是根据分数的意义从抽象的加法关系进行分析的。显然,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直观感知的层面是不合理的,这时,要发挥好教师的作用,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比较,不要急于在此时的教学中就把学生的思路统一起来,可以在后面的练习中进一步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优化。

2.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

(1)观察: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

(2)猜一猜: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31张-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32张等于多少?

(3)小组讨论: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35张-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36张等于多少?

(4)汇报算法,思路可能有:

方法1;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比1份多1份,也就是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39张;

方法2:2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41张减掉1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42张还剩1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43张,也就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44张;

……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演示计算的过程。

(5)讨论:爸爸吃了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49张,同学们想想,他们一家人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可以用几种不同的结果表示?(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50张)

【设计意图】通过“他们一家人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一问题的讨论,既巩固练习了前面的分数加法,又为后面学生自学1减几分之几这一环节中对于“1”的理解做好了铺垫。

3.探究1减几分之几

(1)自学第97页例3,把你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

(2)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怎样想的,是把“1”看作多少来减的?

(4)巩固练习(指名让学生板演)

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53张 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54张 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案的 第55张

计算并思考,这几道题中的1分别应该看作多少来计算?

【设计意图】(2)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1在不同的算式中表示的分数不同,意义亦不同。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第97页“做一做”第1、2、3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2题。

【设计意图】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组织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2)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你是怎样计算的?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同分母分数加减。

2、整数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

西瓜,圆片,方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3/4里有()个1/42/5里有()个1/5

4/8里有()个1/85/9里有()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三、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

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大家要理清思路,注意检查,特别是遇上1减几分之几是更应仔细。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3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9页——100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

苹果、桔子、梨。试题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来一个吃水果比赛活动。你们愿意参加吗?(愿意)谁愿意把你的水果分给你的吃呢?(我愿意)

刘莉同学到讲桌前把自己带来的桔子分给他的两位吃。边分边说我的桔子有9瓣(10、11瓣),分给王惠2瓣,分给李丹阳3瓣,分完后,他的两位分别说出我吃了这个桔子的2/9,我吃了这个桔子的3/9。

二、探究新知

(一)通过刚才的分桔子、吃桔子活动。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小组讨论(教师参加到小组活动中)

2、小组汇报。

提出的'数学问题:他俩一共吃了这个桔子的几分之几?

还剩下这个桔子的几分之几?

(2)我们小组发现的数学信息和他们小组的发现的数学信息一样,但是问题不一样:

李丹阳比王惠多吃了这个桔子的几分之几?

刘莉吃了这个桔子的几分之几?

3、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好棒呀!你们会解决吗?

学生齐声回答:会!

学生1:2/9+3/9=5/9

学生2:1—5/9=4/9

学生3:3/9—2/9=1/9

学生4:1—(2/9+3/9)=4/9

4、你们是怎样想的?

学生1:刚才我做2/9+3/9时是这样想的:2/9是2个1/9,3/9是3个1/9,2个1/9加3个1/9等于5/9。

学生2:我在算1—5/9时,看到还剩下4瓣桔子,就觉得等于4/9。

师:好!你是通过观察得出的结果。很好!

学生: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想法。

师:说说吧!

学生:1是那个桔子,

桔子有9瓣,所以1就是9/9,9个1/9减5个1/9=4/9。

师:你说的太棒了!

学生3:3个1/9减2个1/9等于1个1/9是1/9。

学生4:老师我算1—(2/9+3/9)=4/9时,先算2/9加3/9等于5/9,再算1减5/9就等于4/9了。

(二)以小组为单位分苹果、梨或桔子吃比赛。(把你小组在吃水果比赛中,发现的信息记录在本子上,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1、分水果吃活动。

2、交流汇报

组1:我们小组通过分梨吃活动,发现的数学信息是同学吃了梨的2/8,同学吃了梨的3/8,同学吃了梨的1/8。提出的问题有:(1)他们三人一共吃了几分之几?

并且是这样解决的:2/8+3/8+1/8=6/8

(2)还剩几分之几?1—6/8=2/8

生1:我认为第二个问题还可以这样解决:

1—2/8—3/8—1/8=2/8

生2:还可以这样解决:1—(2/8+3/8+1/8)=2/8

师:刚才你们交流的真实棒极了!

组2:我们小组分的是苹果吃。同学吃了苹果的1/6,同学吃了苹果的2/6,同学也吃了苹果的2/6,他们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没有吃?并且是这样解决的:

1/6+2/6+2/6=5/6

1—5/6=1/6。

组3:我们小组还是分桔子吃。桔子有10瓣,每人分的这个桔子的2/10,我们5人一共吃了这个桔子的几分之几?是这样解决的:2/10+2/10+2/10+2/10+2/10=1

生1:我认为还可以这样解决:2/10×5=1

师:太棒了!你还能用分数乘法来解决。分数乘法到五年级才学到。

组3:三个同学各吃了2/10,还剩几分之几?

是这样解决的:1—2/10—2/10—2/10=4/10

生2:1—(2/10+2/10+2/10)=4/10

生3:1—(2/10×3)=4/10

(三)小结:同学们在快乐分吃水果活动中,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学的好棒呀!老师也特别的高兴!

三、拓展应用

1、出示口算卡:

2/4=1/4=2/7+5/7=4/8+1/8=1/3+2/3=

4/6—3/6=5/9—3/9=1—4/7=6/7—3/7=

2.一块巧克力,小东吃了1/8,小红吃了3/8,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3.思考:

(1)把一根绳子对折后剪断,每一段的长度是绳子总长度的几分之几?

(2)把其中一段绳子再对折剪断,得到的每一段的长度是绳子总长度的几分之几?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的快乐吗?有什么收获?

2.对!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齐读)。同学非常聪明,通过分、吃水果活动,你们自己探究出了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你们表现的太棒了!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动手探究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具体情况将“1”转化成几分之几进行灵活计算。

3、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能力。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1减几分之几的算理。

教学难点: 1减几分之几的算理和算法。

过程:

里面有()个里面有()个5个是也是()

1里面有()个,是。谁能跟他填得不一样?

二、教学例1:

1、为了鼓励大家,黄老师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巧克力)出示,问:我把巧克力平均分成了8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几分之几?给小明3小块,他得到了这块巧克力的——,给小红2小块,她得到了这块巧克力的——,他俩一共分到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呢?用什么方法算?(加法)

2、板书:+,(边说边写:用小明分得的加上小红分得的,就得到他两一共分得了几分之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一起读——

3、那分数的加法是怎样计算的呢?请你看图回答我的问题:里面有几个?(板书3个);里面有几个?(板书2个);那3个和2个合起来就是几个?(板书5个);5个就是几?()所以+=(板书=,简单地教书写:小朋友注意看我们在写分数加法算式的时候,要把所有的分数线和符号都写在一条直线上)。好了,谁能说一说+是怎么得到的?

生说:3个加2个就是5个,5个就是。(如果说得好就不再请第二个学生说了)

师:对!说的好!

4、真能干!

练习1:翻开书101页大题的第2小题,(出示p101页大题第2小题图和算式),+你是怎么想的?(说得真好!表扬他!)请大家把填在书上。

出示练习2:+=(+等于多少?你怎么想?跟同桌说一说。请一生说)

出示练习3:+=+=(这两道题业本上)(请生说,用分数单位说)

5、:观察道算式:我们发现这两个加数它们的分母是——相同的,再看其它的算式,两个加数的分母也——相同,我们就说这是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课件板书: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

师:再看题:在计算的过程中什么数是不变的?(分母)(板书分母不变)哪个数在变呢?(分子)是怎样变的?(分子要相加)(板书分子相加)。比如说……

师:通过小朋友的积极思考,我们探索出了分母相同时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以后就用这个方法来计算,好吗?来齐读一遍。

6、示意黑板:根据这个方法,这道题我们就可以直接用3+2=5,分母不变照写,等于。快不快呀?

7、巩固练习:接下来我们看谁会用这个方法很快地算出结果,来,开开小火车咱们比一比!

卡片出示:+=+=+=+=

+=+=+=+=+=

三、教学减法:

1、刚才小朋友都能很快地算出得数,你们学得真棒!(给自己掌声!)那老师想问了,小明得巧克力的,小红得了巧克力的,谁得的多呀?(小明)那小明比小红多得几分之几呢?(板书:小明比小红多得几分之几?)用什么方法来算?(减法)几减几呢?

2、板书—=猜猜看它的结果是多少?你说……你说……都猜,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3-2=1所以就等于。

师:还有谁跟他说的不一样的?(想想看,加法我们是怎样说的?)

生:就是3个,减就是减去2个,还剩下1个,1个就是,所以—=。

师:你真能干!还有谁想说?(再说一遍)

师:小朋友真能干(板书3个减2个就是),会用加法的思路来考虑减法,验证这个得数(板书得数),(前面那位小朋友的猜想也很大胆)要搞好学习就要像这样——善于思考、大胆尝试!能做到这些,以后的科学家就是你们了!那现在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根据加法的计算方法出减法的计算方法,谁能做到?

生说: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你真能干!板书算法,大家一起跟他读——)

3、练习1卡片出示:—=(这道题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说算理的,再说算法:还可以怎么想?)

出示算式卡:比一比,看哪一组算得快,读得整齐。

练习2卡片出示:—=—=—=—=

(一组一题不要求说算理,读:—=。)

4、说到一题—=时,问还可以写成1,那我把这道题改成1-师:“1”是一个整体,瞧!我用这个圆表示它,要减去它的,首先要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出示平均分成4份的圆)就得到了4个,4个就是。(板书1可以看作4个,就是。读一遍)边说边写:在写的时候,我们先把这个1写成再写减然后计算等于。指着算式讲:现在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要把“1”看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