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波器的原理及使用实验报告
负极激发产生电子 ,在电场作用下向正极移动
示波器实验数据表格_示波器实验报告数据处理与分析
示波器实验数据表格_示波器实验报告数据处理与分析
移动区域内有垂直的交流电场,于是电子移动轨迹就是交流电波型。
在电子移动区域内加什么型的垂直于运动方向的电场,就会有什么型的波型
大学物理实验,示波器实验,帮我检查一下数据,帮忙计算一下,没几个数
波形比较法:ΔΦ=2πΔt/T,
2.41度
8.08度
7.07度
5.48度
10.43度
椭圆法:tanΔΦ=y0/Ym
15.26度
34.99度
33.69度
27.30度
38.66度
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_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关系
DONGFANG COLLEG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实验名称:系 别:年级专业:学 号:姓 名:任课教师:
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
计算机系
10级电子信息工程 1050302098 曾喜德 杨立娟 成绩: 201 年
月日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和测量RLC 串联电路的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的波形和有关参数,并研究其电路元件参数变化对响应状态的影响;
2. 掌握有关信号时域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说明
实验如图1-1所示为RLC 串联电路的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的电路连接图,图1-1(a )为阶跃响应电路连接示意图;图1-1(b )为冲激响应电路连接示意图。
C2 0.1μ
图1-1 (a) 阶跃响应电路连接示意图
C2 0.1μ
图1-1 (b) 冲激响应电路连接示意图
其响应有以下三种状态: (1) 当电阻R >2 (2) 当电阻R = 2 (3) 当电阻R <2
L时,称过阻尼状态; C
L时,称临界状态; C
L时,称欠阻尼状态。 C
现将阶跃响应的动态指标定义如下:
上升时间t r :y(t)从0到次达到稳态值y (∞)所需的时间。 峰值时间t p :y(t)从0上升到y max 所需的时间。
调节时间t s :y(t)的振荡包络线进入到稳态值的±5%误范围所需的时间。
冲激信号。
三、实验内容
1. 阶跃响应波形观察与参数测量
设激励信号为方波,其幅度为1.5V ,频率为500Hz 。 实验电路连接图如图1-1(a )所示。
① 连接P702与P4, P702与P101。(P101为毫伏表信号输入插孔). ② J702置于“脉冲”,拨动开关K701选择“脉冲”;
③ 按动S701按钮, 使频率f=500Hz,调节W701幅度旋钮,使信号幅度为1.5V 。(注意:实验中,在调整信号源的输出信号的参数时,需连接上负载后调节)
④ 示波器CH1接于TP906,调整W902,使电路分别工作于欠阻尼、临界和过阻尼三种状态,
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1—1中。
⑤ TP702为输入信号波形的测量点,可把示波器的CH2接于TP702上,便于波形比较。
表1—1
注:描绘波形要使三种状态的X 轴坐标(扫描时间)一致。 2. 冲激响应的波形观察
冲激信号是由阶跃信号经过微分电路而得到。 实验电路如图1—1(b )所示。
①P702与P2, P702与P101;(频率与幅度不变)
②将示波器的CH1接于TP3,观察经微分后响应波形(等效为冲激激励信号); ③连接P3与P4
④将示波器的CH2接于TP906,调整W902, 使电路分别工作于欠阻尼、临界和过阻尼三种状态 ⑤观察TP906端三种状态波形,并填于表1—2中。
表1—2
表中的激励波形为在测量点TP3观测到的波形(冲激激励信号)。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描绘同样时间轴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的输入、输出电压波形时,要标明信号幅度A 、周期T 、方波脉宽T1以及微分电路的τ值。
2. 分析实验结果,说明电路参数变化对状态的影响。
五、实验设备
1. 双踪示波器 1台 2. 信号系统实验箱 1台
六,实验总结
从该实验中 让我懂得了示波器的用法 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更加熟悉掌握有关信号时域的测量方法。
急求示波器的使用的实验报告!!!!!!!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示波器显示波形的原理,了解示波器各主要组成部分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配合;
2.熟悉使用示波器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示波器测量波形的电压幅度和频率;
3.观察李萨如图形。
【实验仪器】
1、 双踪示波器 GOS-6021型 一台
2、 函数信号发生器 YB1602型 一台
3、 连接线 示波器专用 二根
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使用说明请熟读常用仪器部分。
[实验原理]
示波器由示波管、扫描同步系统、Y轴和X轴放大系统和电源四部分组成,
1、 示波管
如图所示,左端为一电子枪,电子枪加热后发出一束电子,电子经电场加速以高速打在右端的荧光屏上,屏上的荧光物发光形成一亮点。亮点在偏转板电压的作用下,位置也随之改变。在一定范围内,亮点的位移与偏转板上所加电压成正比。
示波管结构简图 示波管内的偏转板
2、 扫描与同步的作用
如果在X轴偏转板加上波形为锯齿形的电压,在荧光屏上看到的是一条水平线,如图
图扫描的作用及其显示
如果在Y轴偏转板上加正弦电压,而X轴偏转板不加任何电压,则电子束的亮点在纵方向随时间作正弦式振荡,在横方向不动。我们看到的将是一条垂直的亮线,如图
如果在Y轴偏转板上加正弦电压,又在X轴偏转板上加锯齿形电压,则荧光屏上的亮点将同时进行方向互相垂直的两种位移,其合成原理如图所示,描出了正弦图形。如果正弦波与锯齿波的周期(频率)相同,这个正弦图形将稳定地停在荧光屏上。但如果正弦波与锯齿波的周期稍有不同,则第二次所描出的曲线将和次的曲线位置稍微错开,在荧光屏上将看到不稳定的图形或不断地移动的图形,甚至很复杂的图形。由此可见:
(1)要想看到Y轴偏转板电压的图形,必须加上X轴偏转板电压把它展开,这个过程称为扫描。如果要显示的波形不畸变,扫描必须是线性的,即必须加锯齿波。
(2)要使显示的波形稳定,Y轴偏转板电压频率与X轴偏转板电压频率的比值必须是整数,即:
n=1,2,3,
示波器中的锯齿扫描电压的频率虽然可调,但要准确的满足上式,光靠人工调节还是不够的,待测电压的频率越高,越难满足上述条件。为此,在示波器内部加装了自动频率跟踪的装置,称为“同步”。在人工调节到接近满足式频率整数倍时的条件下,再加入“同步”的作用,扫描电压的周期就能准确地等于待测电压周期的整数倍,从而获得稳定的波形。
(1)如果Y轴加正弦电压,X轴也加正弦扫描电压,得出的图形将是李萨如图形,如表所
1/4
示。李萨如图形可以用来测量未知频率。令fy、fx分别代表Y轴和X轴电压的频率,nx代表X方向的切线和图形相切的切点数,ny代表Y方向的切线和图形相切的切点数,则有
李萨如图形举例表
如果已知fx,则由李萨如图形可求出fy。
【实验内容】
1. 示波器的调整
(1)不接外信号,进入非X-Y方式
(2)调整扫描信号的位置和清晰度
(3)设置示波器工作方式
2. 正弦波形的显示
(1)熟读示波器的使用说明,掌握示波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2)把信号发生器输出接到示波器的Y轴输入上,接通电源开关,把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各旋钮调到正常使用位置,使在荧光屏上显示便于观测的稳定波形。
3.示波器的定标和波形电压、周期的测量
(1)把Y轴偏转因数和扫描时间偏转因数旋钮都放在“校准”位置(指示灯“VAR”熄灭)。
(2)把校准信号输出端接到Y轴输入插座
(3)把信号发生器的正弦电压接到Y轴输入端,用示波器测量正弦电压的幅值和周期,并和信号发生器上显示的频率值比较。
(4)选择不同幅值和频率的5种正弦波,重复步骤(3),记下测量结果。
4.李莎如图形的观测
(1) 把信号发生器后面50Hz输出信号接到X通道,而Y通道接入可调的正弦信号
(2) 分别调节两个通道让他们能够正常显示波形
(3) 切换到X-Y模式,调整两个通道的偏转因子,使图形正常显示
(4) 调节Y信号的频率,观测不同频率比例下的李萨如图
数据记录
1、频率测量
示波器频率计数器的测频精度 0.01%
示波器测频仪器误 3%
2、电压测量
示波器测量电压仪器误3%
函数信号发生器仪器误15%+1字
I 1 2 3 4 5
示波器测量电压(V) 5.68 4.52 3.64 2.96 1.84
信号发生器显示电压(V) 5.3 4.6 3.6 3.0 1.8
百分 7.2% -1.7% 1.1% -1.3% 2.2%
3、李莎如图形观察
fy : fx 1:1 1:2 1:3
李萨如图形
2/4
nx
ny
fy(Hz)
fX(Hz) 1
150
50 1
100 1
350
150
4、不确定度的计算(以组数据为例)
(1) 示波器测量频率
f=57.4KHz
或(2) 函数信号发生器测频
f=55.45 KH 或
或(3) 示波器测量电压
V1=5.68V 或
或(4) 函数信号发生器测量电压
示波器测量信号源幅度和频率的方法是什么?
1.共振干涉法测波长 ⑴ 接线与仪器的初步调节 1)按图6-1接好线路,打开电源开关预热15分钟,仪器自动工作在连续波方式。选择的介质为空气的初始状态。 2)根据测量要求初步调节好示波器(参照示波器的使用调节)。 ⑵ 谐振频率的调节(频率f的确定) 将信号源输出的正弦波信号频率调节到换能器的谐振频率,以使换能器发射出较强的。方法如下: 在两换能器s1和s2的发射面保持平行的前提下,调节s1和s2相距为1~2cm左右。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板面上“发射强度”旋钮,使信号源输出电压在10~15V之间。调节“信号频率”旋钮,使信号频率在25~45kHz之间。然后细调信号频率,同时观测示波器上显示的接收波的电压幅度变化。在信号源频率接近实验室提供的换能器谐振频率处(34.5~37.5kHz之间),电压幅度,同时声速测试仪信号源的信号指示灯亮,此时频率即为与压电换能器s1、s2相匹配的谐振频率,记录该频率FN(频率),转动摇手鼓轮,改变s1和s2间的距离,适当选择位置,重新用上述方法调整频率,再次测定谐振频率FN,测量5次,取其平均值f为的频率。 ⑶ 波长λ的测量 转动摇手鼓轮,由近及远地改变换能器s1到s2的间距,同时监测示波器的接收信号,记下第1,2,3,…,20个出现正弦波电压幅度的特定位置l1,l2,l3,…,l20。注意利用游标尺的刻度准确地确定这些l值。转动摇手鼓轮时注意连续向一个方向转动(为什么?)。注意测试过程中保持换能器s1和s2表面相互的平行。用逐法计算出λ值。数据记录与计算用列表法进行。以下表格供参考。i li(cm) i+10 li+10(cm) (cm) 1 11 2 12 ┆ ┆ 10 20 2.相位比较法测波长(利用李萨如图形找出同相点求波长) ⑴ 在“共振干涉法测波长”中测定换能器谐振频率f的基础之上,将示波器的扫描时间开关(TIME/DIV)置于“x - y”位置。 ⑵ 转动距离调节鼓轮,观测示波器上显示的李萨如图形为一特定角度的斜线(某一特定相位点)时,记录下此时s2的距离l1(l1值仍由游标尺的刻度读出)。向同一方向移动换能器s2接收面,使示波器上观察的波形又回到前述的特定角度斜线位置(同相点),记录下此时s2接收面的距离l2。依上方法,连续向同一方向转动距离调节手轮,对出现的每一同相点,分别记录下相应的位置l3,l4,…,l20,即20个同相点的位置。 用逐法求出波长的平均值 ( cm)。 3.根据测定的频率 和用上二种方法测定的波长 ,分别计算两种方法测定的在该室温下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m/s)。 4.时法测量声速 将测试方法设置到脉冲方式。将s1和s2之间的距离调到一定距离(≥50mm)。再调节接收增益,使显示的时间值读数稳定,此时仪器内置的定时器工作在状态。然后记录此时的距离值和显示的时间值li-1、ti-1(时间由声速测试仪信号源时间显示窗口直接读出)。移动s2,同时调节接收增益使接收信号幅度始终保持一致。记录下这时的距离值和显示的时间值li、ti。则声速vi=(li-li-1)/(ti-ti-1)。测量5次计算出vi值,取其平均值为测量结果。 5.测量液体介质中的声速 当使用液体为介质测试声速时,先在测试槽中注入液体,直至把换能器完全浸没,但不能超过液面线。然后将信号源面板上的介质选择键切换至“液体”,采用前述方法,即可进行测试,步骤相同。 但是,由于声波在液体中衰减较小,发射出的声波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多次反射叠加,在接收换能器表面已经是多个回波的叠加(混响),叠加后波形的驻波特征较为复杂,并不是可根据单纯两列波叠加来观察它的幅度变化,来求出波长。因此用通常的两束波的叠加的公式求波速,其精度已大为下降,会导致测量结果不确定性的增大。
大学物理实验示波器的原理及应用实验数据
示波器的原理:示波器利用狭窄的、由高速电子组成的电子束,打在涂有荧光物质的屏面上,就可产生细小的光点(这是传统的模拟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在被测信号的作用下,电子束就好像一支笔的笔尖,可以在屏面上描绘出被测信号的瞬时值的变化曲线。利用示波器能观察各种不同信号幅度随时间变化的波形曲线,还可以用它测试各种不同的电量,如电压、电流、频率、相位、调幅度等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