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的方法
美术鉴赏的方法有四部分别是描述、分析、阐释、评价。
美术鉴赏过程包括哪些_美术鉴赏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美术鉴赏过程包括哪些_美术鉴赏过程包括哪些内容
1、描述是步,这一步主要让学生在反复观赏的基础上客观地把画面上的内容说出来,不用加主观色彩,看见什么就说什么。
2、分析是一种更加深入地欣赏,要进一步地分析作品的美术语言,如造型、构图、色彩、线条、明暗、肌理、材质等,如果是国画,还要增加题字、印章甚至装裱的形式,这是画特殊的地方,这些主要是形式语言的分析。
3、阐释对作品的历史的背景、它的意义、对的影响,还有画家的生平等,要加以解释。
4、评价,这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后,很多同学对作品的喜好和排斥是比较明确的,而且也有了自己的见解,让他们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是提高欣赏能力最重要的方法。
法国雕塑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是,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也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您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经过训练,对美的发现能力会有所提高,审美眼界可以得到极大的拓展,审美能力也随之得到发展。
美术鉴赏的过程不包括以下哪一个
美术鉴赏的过程包括运用感知、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观察、体验、联想、鉴别与评价。《美术鉴赏》课程是把不同门类的、具体的美术作品,贯穿在赏、听、品、鉴的主线中,通过向学生讲授美术鉴赏的理论、原理和方法。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美术欣赏的方法多种多样,哪一种方法都不能定于一尊。小学阶段欣赏的基本方法步骤有:观看——查找资料——分析——讨论——表达。
欣赏美术作品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老师给足了时间看,让学生反复地观赏。涉及作品的文化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过程、作品的风格特色等时,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老师要怎么查找资料,要学会从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画家的等方面去查找。
分析作品主要是对作品语言形式的分析,还有对作品意义、价值的分析评价,比如造型、构图、色彩、线条、明暗、肌理、材质等,作品的历史背景、它的意义、对的影响。这是欣赏的深入,对培养、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至关重要。分析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学生们互相启发,各抒己见,有利于分析能力的.提高。
表达是实现“欣赏·评述”目标的环节和最重要的方式,课标在本“学习领域说明”中,提出了“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感受和认识。动作表达也是很重要的表达方式,学生有时候一看见作品就有些动作,或手舞足蹈,或语言交流,或模仿作品,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内心更加天真一些,所以情不自禁地就把作品中的动作模仿出来。老师在美术课上可以让学生说,用文字来写,也可以让他们用动作来表达。
费德门提出了美术批评四个程序,这四个程序是:描述、分析、阐释、评价。提出这四个程序以后,很多的都采用了这种方法,而且他是针对着教学来提出的。课标在初中阶段已经明确了运用描述、分析、阐释、评价等方法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这四个程序内涵丰富,可作性比较强。按照费德门的四个程序,描述是步,这一步主要让学生在反复观赏的基础上客观地把画面上的内容说出来,不用加主观色彩,看见什么就说什么。
费德门的第二步是分析,这是一种更加深入的欣赏,要进一步地分析作品的美术语言,如造型、构图、色彩、线条、明暗、肌理、材质等,如果是国画,还要增加题字、印章甚至装裱的形式,这是画特殊的地方,在一张画上有的时候有不同历史时期人物的题字,反映了这张画的流传过程,这是很有历史价值的。这些主要是形式语言的分析。
第三步是阐释,对作品的历史的背景、它的意义、对的影响,还有画家的生平等,要加以解释。第四步是评价,这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后,很多同学对作品的喜好和排斥是比较明确的,而且也有了自己的见解,让他们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是提高欣赏能力最重要的方法。
费德门的四程序是美术评论的程序,更具专业性,与小学的欣赏课有一定的距离,在高年级初步地用四程序比较好。
;
美术鉴赏是什么的过程和结果?
美术鉴赏这门学问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欣赏一般局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
而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综合作用、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
理解两个概念美术欣赏±和美术鉴赏
“欣赏”与“鉴赏”:
o 《辞海》对“欣赏”与“鉴赏”的解释
o 欣赏:领略;玩赏。鉴赏:人们通过特定媒介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
“美术欣赏”与“美术鉴赏”:
o 美术欣赏与美术鉴赏,都是人对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所产生的情感活动与思维活动。
o 区别:活动过程完成的不同
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
感知 —— 想象 —— 情感体验 —— 理解
美术欣赏(感性)
美术鉴赏(理性)
“美术鉴赏”:
o 《课程标准》中指出: 美术鉴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
o 在美术鉴赏中,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标准、审美趣味,从作品中获得对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并伴随一系列的情感反应,从而对作品作出某种审美评价,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即审美享受。因此,美术鉴赏在具体要求上,比美术欣赏要更高一些。
“美术鉴赏”的含义:
o 《课程标准》指出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鉴赏的两种方法
o 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
o 理解美术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o 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1)、费德门四阶段分析模式:
o 前面讲到,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o 美国乔治大学,美术理论家和批评家费德门(Edmund Burke Feldman)提出了一种美术鉴赏程序。费德门的美术鉴赏程序分为四个步骤: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
叙述
o 用语言陈述被欣赏作品画面上可以直接看到的东西,暂不顾其含义和价值判断。对具象作品,应指明作品表现了哪些东西,而对抽象作品,则应指出主要的形状、色彩和方向等。
o 这一点不需要运用美术基础,只是如实地表述眼睛所看见的内容。要求学生观察“有什么”,它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叙述,引起学生对面面的注意,提起兴趣和好奇心。
形式分析
o 指探讨一件作品的造型关系,包括各种形状的相互依存及作用方式、色调处理、空间营造、构成原理的应用等,例如作品展示了什么视觉元素和组织原理、作品是用什么材料构成的等等。
o 要求学生观察那件物体是“什么样子”。对于形式的观察,少数学生能较快、较敏锐地发现物体形式上的异,而大部分学生都无法自发地观察到。这时,需要教师的,比如运用对比的方法,同题材作品进行比较等。
解释
o 推测美术作品的含义,或者说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想表达的观念。
o 这也就是指让学生猜测艺术家为什么要画成这样?他通过这样的形式想表达什么观念。例如,莫奈为什么把睡莲画成色彩缤纷的小碎点?八大山人的荷花为什么画得那么简单,这样的形式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o 在解释过程中,学生有阅历、审美趣味不同,解释会带由个人主观性,这是很自然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忠实的发表情绪感受。
评价
o 将上面各步骤的资料归纳,综合地判断这一作品的优劣。作品造型语言的效果是否适当地传达主题内容?作者技巧是否成熟?能否发挥材料的特性?
o 当学生了解了作品的形式,并对作者的意图都有了 定的了解,就不难去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协调与统一了。这也就理所当然地比单纯用“好”与“坏”去套作品要全面、有依据得多,也比单纯用“喜欢”与“不喜欢”去评价作品要合理得多。
例如:
o 教材在第二单元的第6课《从传统到现代》分别设置了林风眠《白衣女》和法国杜尚《下楼梯的女第2号》两个个案分析。从“看到什么”—“哪些艺术语言”—“为什么这样画”—“有什么价值”进行鉴赏分析,其实就是费德门的美术鉴赏四个步骤: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
o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资源开展美术鉴赏活动。
(2)、比较教学法:
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点
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们的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那么,用这种方法来欣赏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看得懂。
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绘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呜。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绘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
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
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就国画而言,内行人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内行人的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当然是抓住了实质,因为“神韵”就是一种高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画家们的追求达到的目标。
当然,一般的人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绘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所以要很好地欣赏绘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
但是,如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也许更能理解一些。有人提出,艺术的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那么从这样三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是很有道理的。
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本身,我们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拙的,表现手法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总之要自己亲自地平心静气地进行直观的感受。第二步,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
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画的内容要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同时,透过作品的画面,猜测作者的心思,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
到了这一步,艺术的审美欣赏并没有完结,还有一个审美创造阶段。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主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升发开去,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这样,你才真正获得了启迪和教育,欣赏绘画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青少年朋友们不妨用这种方法去欣赏画(或其他绘画),认真试一试,看能否有所收获。
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鉴赏的作用:认识、教育、审美。
美术鉴赏四步法
美术鉴赏四步法可以归纳如下:
美术鉴赏: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就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自己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
感悟鉴赏: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学鉴赏: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阶层和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
比较式鉴赏: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